本报与厦大联合发布预测报告认为: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需严控地方债
|
专家建议清理信托产品、统一政府预算和资产证券化
|
|
2014-02-21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厦门大学与经济参考报社20日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4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水平将维持基本稳定,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风险在于不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大了违约风险,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与会专家认为,应该有序释放地方债务风险:在金融方面,要清理信托产品,对部分银行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在财政方面,要力争把全部政府收入纳入统一预算。 本次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16次发布。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行,GDP同比增速比2013年略微下降0.08个百分点至7.62%,但2015年有望回升至7.79%。通货膨胀水平可望维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CPI)将同比上涨2.8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增长9.66%,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上升至8.2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受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按现价计算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为18.42%,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56%,比上年略提高0.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2013年,尽管快速上升的政府公共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速的下滑,保证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但是,不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却加大了违约风险,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能否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优化其融资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是下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本次预测中,课题组选择了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占比的宏观经济效应问题进行政策模拟。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占比,以改善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抑制融资成本上升,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私人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同时也有助于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若在此基础上压缩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则宏观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不仅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更是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要前提。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比例之一。政府利用税收、非税收入以及举债融资等各种方式从国民收入中汲取多大的份额,以何种方式获取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反映了特定经济体中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因此,必须控制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规范政府获取资源的方式,审议并监督政府收入的使用去向。如果对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获取资源的方式,政府收入的使用去向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说。 这一判断受到多位与会经济学家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过快,拉高了利率水平,也挤占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额度,提高了融资成本。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过快,谈改善融资结构,抓到了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会上同时发布的“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也显示,63%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重是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最大挑战。 直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建议有序释放风险,并出售部分国有资产来偿还债务。他说,中国现在面临的风险很多,比如说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严重产能过剩,出口竞争能力下降,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传染,相互影响。哪个领域出了问题政府都去兜底的话,风险只会不断积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认为对于那些地方政府债务严重的地方应该采取极端措施。这个窟窿你补不上,所有的政府官员不得提拔,当地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止,工资一律停止上调,应该有这样的惩罚性措施。”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提出,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风险就是地方债。它会通过金融体系影响中国经济,一个渠道是银行,一个渠道是信托。解决方法应分为长短期两类。从长期上讲,地方政府必须找到一个新的融资方式,这关键在于引进民营经济。从短期讲,则首先要清理信托产品,让一两个信托产品破产重组,让相关的投资者受到一定的损失。其次,把银行手中的一部分资产,尤其是房屋贷款,有序地、合理地、部分地打包转移到债券市场,让银行轻装前进,在化解银行自身风险的同时做大债券市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政府的总财力现在已经很难再度扩张,为了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就必须把全部的政府收入都纳入统一预算,改变当前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存的局面。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