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黄帝内经》的古法针灸在现代临床中复活、轻松泡澡就能祛病延年的藏医药浴……一批隐匿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濒临失传的当下,被重新收集整理,汇聚到临床再次发挥作用。 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杏林寻宝——第五届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上,中国第一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适宜技术和特色疗法,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它们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散各地,把这些宝贝从民间中搜索出来,淋漓尽致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 “杏林寻宝”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广东省中医院等七家单位联合主办,以“传岐黄之道,扬中医之术;融百家所长,汇各派精髓”为主旨,充分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来自“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医学的外治法颇为特殊。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骨科主任巴虎山介绍,“蒙古族同胞爱好狩猎、骑马、射箭,骨伤疾病很常见,因而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外伤的经验,‘整骨喷酒术’是蒙医传统骨伤科中最具特色的疗法,该疗法充分发挥了‘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将喷酒术用在骨折治疗中,独一无二。” 藏医药这门拥有2000多年历史、曾被人们称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民族医学也在广泛地服务于大众。当天,来自青海省藏医院的四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四个带着雪山气息、清新药香的藏医药特色疗法。 自2009年第一届“杏林寻宝”以来,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踊跃献宝,前四届演示会共展示了46个中医特色技术,收到了400多项民间献宝函,根据寻宝开展的各类在研课题超过了40项。 “经过立项研究,散落民间的特色中医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正被重新研究评估,此后推向临床。”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胡延滨说。 古典医书里的“绝活”也正在被慢慢“复活”。中国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了“古九针”,经历几千年岁月的沧桑和巨变,很多人认为内经中的“针刺技术”都已经失传。 来自重庆的陈立新展示了他自创的“立新七针”疗法,他对《黄帝内经》所述之古九針进行了多视角的思考和整理,并经过了大量临床试验,历时十余年,将古九针各种针具和针法复制出来,并取九针之中运用概率最多的鍉针、员针、员利针、锋针、毫针、大针、长针等七种针具,名为“立新七針”。据临床效果显示,该疗法对于一些较严重的腰腿痛、膝骨关节炎、头晕头痛等痛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胡延滨介绍,“为了把这些‘宝贝’挖掘和整理出来,我们从全国各地搜寻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中医技术和单方验方,只要哪里有某种特殊的疗法,哪个人有一技之长,无论是在乡村僻壤,还是在苗乡藏区,无论是国医大师、著名专家,还是民间医生、普通百姓,该院的专家们都登门拜访,主动求教。” “杏林寻宝”项目目前已搜集了超过300种的特色疗法,很多过去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中的、或流传于民间的疗法汇聚到医院中在临床发挥作用。 早在2005年,广东省中医院就成立了传统疗法中心,着力挖掘整理各类中医特色疗法并在临床中推广,努力使之成为中医药特色疗法活的博物馆和集散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我们挖掘出来的中医特色疗法,目前已经深入到了急救、专科专病、治未病等各个领域,仅‘天灸疗法’一项每年就吸引了逾30万群众。中医特色疗法的繁荣正为中医院的发展与造福人民群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吕玉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