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常年出口保持顺差,赚回来大量美元,按照正常市场规律,人民币会迅速升值致进出口平衡。为了不至于升值过快而保持更多出口,必然需要多发人民币来对冲美元,因而人民币需求增加,保持升值趋势。
对内对外的一升一降之间,人民币“外升内贬”非常明显。特别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导致人民币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由于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生产制造业普遍出现不景气乃至赔本赚吆喝,许多企业面对外单“望而生畏”,甚至出现破产躲债或“跑路”现象。
人民币“外升内贬”,意味着手里的美元随着人民币升值缩水,兑换成人民币又因为国内通胀继续贬值。特别是货币超发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之路上的“隐形炸弹”,随时可能爆炸。1996年中国的M2仅5万亿左右,2000年只有13万亿,2008年是47.48万亿,到了2012年,M2逼近100万亿,达到97.42万亿,2013年,超过110万亿。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货币大国。中国的GDP约为美国的1/3,却支撑着美国1.5倍的M2,发行量远超美国,接近世界其他国家M2总和。
如此印钞速度确实惊人!过去10年,中国各地平均房价上涨了5至10倍。中国楼市显然成了吸收货币的最大资金池,而货币超发为房价大涨以至地方融资平台疯狂举债提供了足够的弹药。
人民币“外升内贬”,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政府有天然的通货膨胀冲动,这不仅在金属货币时代表现为偷工减料,劣币取代良币,表现在纸币时代,就是非常轻易地启动印钞机,实行量化宽松向市场放水的政策。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而作为非国际货币的人民币持续超发受影响的只是本国国民。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向全球输出通胀,人民币大量发行只能在国内泛滥,其通胀之苦完全由国民来承受。人民币“外升内贬”的主因,根源在于世界货币地位的缺失,以及人民币对冲机制,强制结售汇造成的大量外汇占款,中国大量出口只是赚到了痛苦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没有货币危机的转嫁能力,没有给企业带来创新能力,也没有操纵全球资源的能力。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的投资需求,中国依靠货币超发维持出口,而不断向市场投放人民币来购买美元抑制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尴尬趋势。也就是说,中国赚的美元越多,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反而越不值钱。
截至201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82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央行要多发24万亿人民币基础货币来对冲。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回购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超发货币又推高了通货膨胀,房价上涨楼市火爆就是最明显的通货膨胀。
如何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难题,最好的办法是让人民币尽快成为欧元、美元之类的准世界货币,通过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的结算身份,强化人民币的购买力水平。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内需,大幅降低进口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婴幼儿商品等商品关税,使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进入千家万户,从而大大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