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刚性兑付”加剧道德风险
2014-01-29   作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在违约前夜重组,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得以保全。对于投资者个体而言,风险事件有效化解乃是万幸。但对于信托行业、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教育而言,“刚性兑付”潜规则不破并非一件好事。“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加大了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只有打破投资品的这种潜规则,才能树立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理顺资金价格,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信托产品出现违约风险并不鲜见,此前的许多风险事件多是信托公司寻找重组方托底。但信托业是否应该给投资者“刚性兑付”,这一潜规则是否适应金融业的市场化趋势?
  观察此次中诚信托风险事件,在中诚信托、工商银行、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多方博弈中,前三者都表示过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但在实际的风险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信托融资方——振富集团矿产资源整合的实际支持,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信托的重组方至今也未浮出水面,有传言称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手。
  再观察处置结果,信托公司、融资方、投资者和工行似乎都没有损失,不仅投资者得到了7.5%的收益,更危险的是原本陷入危机的振富集团,做到了因债务“大而不能倒”,倒逼政府给予实质性的救助。但是,以行政干预的手段推进资源重组,把矿产资源许可给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这无疑将削减这些社会资源的整体效用。
  总的来看,信托“刚性兑付”潜规则的危害有三:一是给借贷提供了信用背书,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风险水平,无法理顺资金价格;二是“刚性兑付”的惯例破坏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三是政府以公共资源支持化解风险的处置方式,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从这些角度讲,必须打破信托这类投资品的“刚性兑付”。
  中国的金融市场,无法忽视二元结构问题。在资金利率方面,一是体制内企业享受的优惠利率。这些企业和部门有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行政干预,能够得以享受优惠利率。二是体制外企业的高利率。民营企业和居民部门,因为资金供给不足而必须承受高利率。这种二元结构是信托、理财产品、有限合伙基金这些影子银行迅速膨胀的原因。这种资金价格落差就是金融抑制造成的资源错配和价格扭曲。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其实就是资源重组的过程,也是这两种利率并轨的过程。但“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无疑是这一进程的反作用力。
  只有通过适度违约,扭转“刚性兑付”和政府“隐性担保”预期,二元化体系的利率才能并轨。只有参与者有风险意识,金融市场才能有效率。
  此外,信托产品的风险在逐渐暴露,“刚性兑付”潜规则能否保持不破?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周期,在数次下行周期中,金融部门的风险都是从信托部门开始暴露,这也是信托业5次治理整顿,以及银监会成立后更换信托牌照的原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刚性兑付已威胁金融体系稳定 2014-01-27
· 信托风险早该暴露了 2014-01-24
· 信托违约风险暴露未必是件坏事 2014-01-22
· 信托行业兑付持续承压 刚性兑付实无法律依据 2014-01-19
· 银行试点资管业务难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2013-10-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