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银行启动“生前遗嘱”(Living
Wills)。继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设立“生前遗嘱”之后,平安银行昨日宣布,正式启动恢复与处置计划(Recovery and Resolution
Plan)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内分支和网点全面启动“恢复与处置计划”的股份制银行。
恢复与处置计划也被称为“生前遗嘱”,是指金融机构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置方案。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求银行自我清算,持续制定“生前遗嘱”并向监管机构详细显示,是监管要求之一,可以明确发生危机时银行能够采取的恢复措施和处置机关能够采取的有序处置措施。
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及是去年11月底,对于民营银行申办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当时表态称,民营银行按自担风险、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等原则有序推进。
今年1月8日,银监会发布1号文,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订立
“生前遗嘱”,表内外资产余额为1.6万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均需披露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用以评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12个指标。按照这一规定,五大国有银行和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8家股份制银行,均需披露相关指标信息。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平安银行总资产为1.85万亿元。去年7月18日,平安银行控股股东中国平安入选首批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名单,并要在今年底之前提交“生前遗嘱”。由于平安银行资产占据平安集团总资产超过一半,作为平安集团“生前遗嘱”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启动了自己的恢复与处置计划。
平安银行人士介绍,该行“生前遗嘱”,主要基于银行风险与资本管理,对核心业务的数据和流程梳理,并结合压力情景分析与测试等方法,制定相应触发机制和策略。
在监管层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银行陆续开始订立自己的“生前遗嘱”。此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已设立了“生前遗嘱”。
平安银行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上述银行均在美国设有分支机构,其“生前遗嘱”也主要是针对境外分支机构。与上述几家银行不同,平安银行的“生前遗嘱”是首家针对境内分支机构的股份制银行,并且是中国银行业首家对外确认实施的银行。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向本报分析称,随着综合经营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金融机构表内外业务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银行的流动性会更加脆弱,一旦发生风险,容易引起系统性动荡。
尹中立认为,在金融改革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作为重要配套措施,金融机构破产和存款保险制度都在酝酿推出,中国金融机构已初步具备“生前遗嘱”的条件。“但前提是金融机构破产和存款保险制度要推出,否则实施‘生前遗嘱’,反而更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