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关注光伏革命
汽车行驶在从机场进入长沙城区的路上,高速公路两侧,一幢幢两三层楼高的乡村民居映入眼底。里夫金盯着车窗外,突然问记者:屋顶的那些蓝色的板子,是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吗?
当记者告诉他“那是太阳能热水器”时,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显得有些失望,他说:“如果这些建筑都装上太阳能的话,家里日常用电都可以解决的。”
里夫金来华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舆论旋风”
杰里米·里夫金,著名趋势学家,美国华盛顿趋势基金会主席,风靡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2013年9月,他应《经济参考报》的邀请,来华全程参加“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活动,在北京、青岛、长沙、石家庄进行了讲座和考察。里夫金的到来,在中国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舆论旋风”。实际上,在中国的两个星期内,里夫金讨论最多的就是太阳能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简直就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太阳能宝库,如果中国人把这个宝库利用起来,将轻松领导人类社会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里夫金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这个理论指出,人类经历了以蒸汽机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石油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未来25至50年时间内,将进入以新能源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能源革命与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技术、3D打印技术结合,将实现“每个建筑都是一个发电厂”的梦想,并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电力共享,从而彻底摈弃给地球带来温室气体和种种污染的化石能源,使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未来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虽然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在欧洲已经被多个国家采用,但是在里夫金此次来华访问之前,国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存在着一些争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里夫金来华后,中国主流舆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争论之声鲜有耳闻。
争论之所以消弭,中国高层的公开表态和支持,是重要原因。
2013年两会刚过,在新华社播发的关于李克强总理的文章中,就披露了他一开始就高度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的情况。此次里夫金在华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分别接见了里夫金。记者参加了这些接见,从这些领导同志的口中我们知道:中国要思考的是如何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不是是否存在第三次工业革命。
汪洋指出,他赞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中国必将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贡献最大的国家。万钢表示,人类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支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全球现代化的大势所趋,创新驱动既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迫切需要政府及时转变职能。
在里夫金看来,之所以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思想能获得主流舆论的认可,最关键的,是从能源的角度分析这个世界。
里夫金对记者说:“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技术革命,但是仔细分析,只有能源来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才能整体上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面貌,才是根本的革命。”因此,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在这个理念中,“分布式”是主要的关键词。
所谓分布式,就是改变过去能源供给集中生产、集中长距离输送、分散使用的状况,而是根据太阳能和风能的特点,实现每个建筑、每片适宜的土地都分散生产、就地使用。里夫金由此引申指出,这种分布式能源带来的经济民主、社会扁平化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德国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先行者
实际上,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不只是理论的预测,在德国已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德国是目前世界上利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2012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全部电力生产的比例达到25%。根据德国议会2011年通过的法律,到205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在全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达到80%甚至更高。德国的实践经验,给全球各国彻底抛弃化石能源,描绘了可供参考的范本,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
德国新能源革命的主要“演员”,是光和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是德国政府为了促进德国国际经济交流设立的机构。该机构日前出版了《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十二个见解》的册子。册子第一个见解的大标题,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决定一切”。
对此,册子的作者之一、GIZ负责中德气候变化项目的雷克鹏(Paul Recknagel)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可再生能源从概念上来说,包括水力、生物质、潮汐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然而在德国的政策制定者看来,只有太阳能和风能是可堪大任的。长期来看,德国电力生产中生物质能的占比将被限制在10%以下,这主要是因为用以发电的植物可能与粮食等农作物“争地”从而影响粮食生产,而且生物能成本比较昂贵。除此之外的水电和地热能,虽然有一定潜力,也难以有大的增长。而其他诸如潮汐能、波浪能都在研究阶段,几乎不可能投入大规模应用。因此,风能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两大支柱。根据计划,德国到2022年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70%,随后其占比将上升到89%至90%。
光伏革命正在中国悄然展开
德国雄心勃勃,中国亦不甘人后。2013年11月,里夫金离开中国两个月之后,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出版了《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这是国内第一本将最新光电技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进行研究的书,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李河君看来,虽然风光并举的总体方针没错,但是并非每种新能源都能担当“能源革命”,能帮助实现“每个建筑都是一座发电厂”的愿景的,主要就是光伏发电。
李河君在书中写到,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然而,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成本优势不明显的特点,尤其是在解决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每个建筑都是一个发电厂”的问题上,风能分布特点决定了风能虽然重要、但难以扮演决定者角色。
相反,“太阳能是万能之本,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传统能源,都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效率非常低。比如,100瓦的太阳能传输到地球,通过传统能源间接获得的能量,只能利用其1%至2%,而且还必须通过燃烧才能取得,剩余的98%至99%都散发到空气中并带来污染。而太阳能发电是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现在,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率已经达到10%至20%,是传统能源的十几倍,未来可以达到几十倍。”李河君在书中写到。
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李河君对太阳能产业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如果地球上1%的陆地区域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就能满足全球当前所有的能源需求。同时,太阳能具有显著综合优势。如一座300万千瓦的水电站,需要8年才能建设投产,而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大概一年就能完工。
对于社会各界对太阳能的一些怀疑和质疑,李河君说,这些质疑无外乎转化率低、成本高、生产过程耗能耗材多、波动性大等。实际上,上述问题正在迅速解决。以光伏代表的新能源正在拯救地球,中国已经在行动。(详见本专栏后文——编者注。)
“光伏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如果用老眼光看待这个产业,就会犯下严重错误。”对此,全程与里夫金一起上“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讲座的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说。
胥和平认为,新能源是一个综合体系,现在看来,光伏产业是最有前途、最可能扮演能源革命主角的。就此,中国本届政府就任以来,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场光伏革命,正在中国和全世界悄然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屋顶、窗户、墙体、车辆、飞机,都可能是蓝色太阳能电池覆盖的;一个更加蔚蓝、更加光明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