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高歌猛进突破7%,新年伊始,这股高收益率的热度开始降温。《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银行从1月3日起售的短期或中短期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已降至6%以下,且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居多。
展望2014年银行理财市场,多位分析师认为,近期,挂钩同业存款的银行理财产品仍有投资价值。今后,随着A股IPO开闸,不排除银行会推出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值得关注。
毫无疑问,“新的一年,银行肯定会进一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布局,届时还可能会有一些借互联网渠道推出的理财新方式,收益率整体应该不会走低。对于银行而言,理财资产管理计划类的产品将是创新的重要领域。整体而言,理财产品多元化态势将在2014年凸显。”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一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研究员说。
年初新发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现回落
理财“吸金”激战告一段落。从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来看,除了2013年末发行的、元旦期间在售的、投资期限为30天-90天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达6%以上外,新年预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都回归“5”时代。
例如,农业银行从1月3日起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有44天、57天和84天,这三种年化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95%、5.85%和5.7%;包商银行1月3日起发售的一款短期滚动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降至4.3%-4.5%。
2013年12月,央行推出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增强银行资金流动性。与此同时,2013年末的资金紧张状况推高了同业拆借利率水平。在此情况下,不少银行抓住机会纷纷推出挂钩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从1月2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3个月、6个月品种的利率有所上涨。据此,有业内理财分析师判断,未来期限为3至6个月的挂钩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依然具备投资价值。
建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同业存单可在二级市场买卖,利率可自由浮动,银行推出这类挂钩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主要投向了大额可转让存单,这比同期定存利率高不少,且风险相对较小。”
银行集体抗衡互联网产品冲击
近日,央行重申保持适度流动性。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受美国QE的逐步退出影响,预计2014年初市场资金面整体不会太充裕,这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构成一定支撑。另外,互联网金融产品“搅局”对银行理财市场资金配置的冲击也在2013年末显现出来。对此,华宝证券分析师胡立刚认为,2014年银行借互联网渠道布局金融产品的速度会加快。
事实上,已有银行开始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新型现金管理工具与“余额宝”抗衡。例如,平安银行对外推出了与南方基金联合打造的“类余额宝”网络理财工具“平安盈”,这一产品号称“一分钱起购”,投资者可通过其网银渠道购买产品,且年化预期收益率接近5%。与此同时,建行也推出了“家庭现金管理”业务,可实现资金跨行归集、货币基金自动申购、资金赎回T+0实时到账等。
多位理财分析师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会逐步放开。由此,银行可根据自身状况对不同的存款项目制订相应的利率策略,实现各家银行存款不同价。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作为替代品的“准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规模将大幅缩减。
多元化态势将凸显
从政策面来看,2014年伴随A股IPO开闸,不排除将有一些较高预期收益率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推出。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认为,打新股理财产品曾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2007年和2008年是这类产品发行的高峰,但此后受到IPO政策变动的影响,打新股理财产品一度从市场上消失。“不过,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还会统筹研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资金相信会设定相应的比例限制和制度限制,以便控制风险。”吴泞江说。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限制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设计的理财产品投资股市,但实际上真正直接投资股市的产品还是极少的。目前A股处于熊市,所以,一旦银行推出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对具体申购品种还是会比较慎重。”一位国有大行个人金融业务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
无论如何,可以预计的是,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在投向上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态势,除了传统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外,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有望在发行银行范围、产品类型上有所突破。“相比目前的理财产品,2014年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将更加类似于公募基金产品,采用净值的方式表现收益;在投资标的范围上可能出现较大的突破,或将不受银行理财产品现有法律法规限制,可直接投资于二级股票市场、企业股权等;银行理财还可能会介入量化对冲、并购夹层基金类等产品,使银行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结合得更紧密。”上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研究员分析称。
当然,面对冲击和挑战,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也会进一步出现分化,理财分析师提醒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经验审慎甄别与选择,避免出现产品错配,放大风险。整体来看,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平将保持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