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以当今之词语“改革”来表述应该是较为确切的。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变法”或改革举措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其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及借鉴意义如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分析了管仲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历代经济变革案例,也对近三十几年的经济改革进行了解析。
以古观今,贯通未来。本书通过对不同“变法”的解析,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如:管仲变法是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商鞅变法所缔造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影响日后历朝历代统治者施政的主要样板之一,被毛泽东评价为“百代都行秦政法”。无论哪一次“变法”,大都围绕为统治者服务、稳定社会、提高战争能力等基本目标,在土地、财政、税收、矿产、人口等方面着力,采取或宽松、或严厉的政策。在实际的历史中,既有桃花源式的休养生息方式,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注重加强政权对经济的控制力,实行较为集权的管理方法。而且,针对经济社会实际,采取了微调的举措。
以作者的分析,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回归集权主义的特征,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改革仍然是不变的主题。就现实中反映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市场化、既得利益等,都与集权主义的回归存在关联,未来的改革必然涉及于此,更须着力于此。因此,需要回到历史的基本面,总结历次改革的得失,把握新时代的趋势,理解新的势力如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以建设性的理性姿态,认真审视中国的当今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