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能够向政府提供服务的社会里力量,普遍面临人才不足困境,不但影响了服务质量,而且限制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湖北省首家专业社工服务组织,招人难是摆在其负责人李华俊案头的头等难题。李华俊告诉记者:“中心一共招了20名全职社工,每人月工资已达到4000多元,但很难留住他们。” 而在河北徐水县国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义看来,当前社会力量主要面临的是有限的资金与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他说:“政府给的钱太少,我们只能保持基本运转。由于没有福利、工资吸引,我们很难招到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 “2012年以来,我们先后购买了9项服务,只有5项成功,效果特别不理想。”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街道办副主任马骁告诉记者,因为有很多残疾人出不了门,需要肢体等康复指导,但由于找不到拥有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组织,很多服务根本就无法实施。 一些社会组织负责人认为,社会组织大部分都是公益性质的,如果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招聘人才,服务质量难免会下降。 广州恒福社副总干事李伯平说:“现在的社工要价都很高,刚毕业的本科生需要4000元/月。一旦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服务水平会降低。” 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社会组织的待遇低,公众又普遍认为社会组织不应该收取管理费。于是,很多社会组织就会被迫做假账,或者是赖着向政府要钱。这样一来,社会组织之间恶性竞争在所难免,服务质量势必然每况愈下。 而人才匮乏的根源,专家认为在于高等院校系统教育的欠缺,以及人才晋升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斌说:“由于学校和教育部门没有一分钱的投入,我们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培养名额。今年,我们13个硕士毕业学生真正做社工的只有两个,高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实在太少。”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新表示,服务对象需要个性化服务,而个性化服务就需要专业化人才,即多个方向的特长人才。但我国高校面向社会服务的专业设置严重滞后,虽然社工专业就业率100%,但80%没有从事社工。 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悦群认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新生事物,人才队伍普遍年轻化。从业人员在高校接受的教育重理论轻实务,行业认证以考试结果为准,两者皆与实务能力脱节。目前,高校的培养存在很大缺陷,很多学生只有理论水平,没有实务锻炼。 除此之外,人才晋升机制不健全、考核与实践脱节也是导致人才稀缺的原因。 目前,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善,上升空间有限。广州民政局局长庄悦群表示,社工人才的职称评定只分初级及中级社工师两级,岗位晋升设置仍为空白,薪酬增幅较少,长远发展前景不明。这造成人员流失率高,优秀人才不选择成为一线社工,不利于服务质量及行业的持续发展。 深圳社工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也面临人才晋升问题。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智晟表示,在工资待遇上,社工被单列出去,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才晋升机制不协调。人力资源部门不了解社工行业,而民政部门从来没有制定过职务晋升机制,行业的前景不明朗,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据深圳市社会工作协会的调查,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或极其不满意的占40%。同时,同时,社工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上,44%的人明确表示想留在社工行业,56%的人表示不一定留下。 余智晟说,很多人即使通过了社工考核也不愿做一线社工。因为专业社工人才不一定适用所有人,很多低收入群体以及郊区农民的生活,专业社工人才未必明白,一些没有高学历却有相似经历的人反而容易与其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