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之城”底特律经历了数十年衰退,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保护城市。据媒体报道,北京时间4日凌晨,美国联邦法官批准底特律的破产保护申请,底特律有资格削减其数十亿美元的债务。
一座美国城市破产引起大洋彼岸的中国网民唏嘘,唏嘘背后是对中国地方债务处境的担忧。网民认为,当前不乏一些城市存在着类似底特律的风险。他们建议,城镇化须吸取“底特律教训”,一方面应尊重产业发展和调整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建立从源头上约束地方政府过度和无序举债的制约机制。
产业单一之痛
“底特律会是中国城镇化的噩梦吗?”有网民问道。
据媒体报道,随着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底特律人口从1950年代的180万,骤减至目前的约70万人。当地目前共有15万座建筑空置、闲置,40%以上的街灯不亮。
“让底特律从辉煌走到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底特律过于依赖汽车业,二是人口大量向外迁移。”网民“易鹏”分析道。在一些网民看来,中国一些城市发展恰恰存在着依赖单一传统产业支撑的问题。
网民“黄力泓”称,中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很多城市建设早已超越了当地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一个个城市被挂上了“鬼城”的名号。同时,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有两类城市存在着类似底特律的风险,一类是资源枯竭城市,一类是传统工业城市。它们顶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依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在没有新路的情况下,它们大多将目光投向了“见效快”的房地产业,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恶性循环?
过度举债后患难料
网民认为,与过度城市化接踵而至的债务问题更不可小觑。
据媒体报道,底特律现有公共负债180亿美元。底特律市政府长期入不敷出、负债严重,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间每年负债都超过1亿美元。
“底特律180亿美元负债,就宣布破产,并获批破产保护。尽管180亿美元相当于1080亿元人民币,但从收入差距来说,中国一个城市如果负债180亿美元,也基本上到达破产的边缘了。实际上,中国有不少城市的债务已经超过了1080亿人民币,但仍然没有破产。”网民“万庆涛”称。
网民“白明便携博客”指出,近年来,随着融资手段层出不穷,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膨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过度举债本身就意味着沉重的负担,影响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有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仅不足以偿债,甚至付息都构成较大负担。一旦地方政府丧失地方债的足额还本付息能力,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很难控制”。
吸取底特律教训
不少网民称,城镇化要吸取底特律的教训。
“底特律破产对我国最大借鉴意义,就是要尊重产业发展和调整的规律,正视产业周期波动的冲击。”网民“杨森”指出,我国面临的人口结构、资源环境、社会问题、外部形势,决定了我国无法继续维持国际分工链条下低成本、规模化的比较优势,迫切地需要像美国一样果断地去除产能过剩、退出衰退产业,向制造业上游(先进制造业、制造业研发、核心技术等)演进。产业转移的规律是无法阻碍或逆转的,断臂求生,尽管在短期内会造成经济下滑、增加失业和削减福利等问题,但会通过“破坏性创造”为产业升级转型扫清障碍,而固守传统产业(甚至逆产业周期加产能、加杠杆)只能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引发系统性风险。
他还表示,底特律式破产对我国的另一个启示是,以地方政府本级税源和其现存债务及公共服务供给来明晰其融资能力和空间,建立从源头上约束地方政府过度和无序举债的制约机制。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其实已不具备融资条件了,就因没有建立从源头上约束地方政府过度和无序举债的制约机制,所以还能一再突破限制,通过担保、影子银行、融资平台来获得没有偿债保障的新增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