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巴曙松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会出现“弱而稳定”的复苏,总体上全球增速略高于2012年和2013年,但仍低于战后平均水平。 巴曙松说,“稳定”并不是指这一轮复苏经济增长有多强,而是指原来坏的因素在逐步减弱,例如财政约束的冲击在淡化。“弱”复苏是指,如果对比美国当前就业、增长、税收、房地产等主要经济数据,与战后的均值仍有一定差距。 他表示,带动美国这一轮复苏依靠的是房地产和政府的服务购买。这些领域的复苏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外部的带动作用会比以前减弱,例如房地产主要是本地市场,政府服务需求也主要是面向本地。而以往经济复苏是在经历洗牌之后,抑制的需求和购买力集中释放,有比较清晰的产业传递的过程,包括汽车、住房、消费,但在这一轮复苏中,汽车、消费、就业都没有明显的启动。 巴曙松说,这一轮增长还有一个特点,即各国都在再平衡的过程中,经济相较于原有的增长格局出现程度不同的调整。这一轮复苏中美国就业没有明显改善,失业率依旧在7%以上的高位,而危机前的历史平均值约5.5%左右。美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95%下降到目前的79%。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从危机前的6%以上降至目前的3%以内。 换言之,美国经济复苏对其他国家出口的带动作用会减弱。从全球范围考察,当前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范围内在经济弱增长格局下普遍存在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各国都希望别国的复苏对本国的出口有带动作用,但实质上作用有限。需要关注的是,即使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作用也会减弱。 巴曙松认为,在这样的大范围下,明年中国经济将站稳,但不会很强。他认为,中国经济将以一个比较平稳的、而不是偏高的速度增长,为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个平稳的经济环境,也为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期波动加剧提供更大的政策回旋余地。 巴曙松还指出,全球的货币流动性处于由松转紧的转折阶段,货币政策有望稳中趋紧以促使经济体系平稳去杠杆调结构去产能。他认为,从国际范围来看,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危机而持续五六年的、全球范围内超常规的流动性宽松将在2014年面临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