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决定》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我国能源价改市场化望全面提速。然而在我国资源性产品长期由政府定价并且保持低价政策的背景下,推动资源品市场化定价并非易事。如何在推进资源性产品市场化的同时确保兼顾民生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价格改革意味着市场配置资源,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价改是否等于涨价?听证会为何总被疑为听涨会?在天然气供应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为何今冬气荒更严重?天然气领域价改是否会率先破冰?11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经济学组委员刘毅军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间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
价改一定要立足保民生
在一些普通人看来,价格改革的结果往往是“涨价”。
价改为何总变涨价?刘毅军表示,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原因主要是我们早期的时候实行的是低价的一个政策,在改革过程中大家感觉反差大,所以出现这种涨价的问题就反应特别强烈。
刘毅军说:“价改之所以总变涨价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价格是人为压低的价格,但我们要发挥市场化价格机制首先要把现在过低的价格放到一个能发挥作用的水平上,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激励资源平衡供求的关系,发挥价格的作用。这是造成大家觉得改革总是变涨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很多市场化的价格能放开的都放开了,所以剩下的一些大家对它的感受就会特别的强烈,特别的敏感,像气、电都属于这样一些范畴。在改革过程中,因为大家感觉反差大,所以改革的时候出现这种涨价的问题就反映特别强烈。”刘毅军补充说。
刘毅军表示:“应该说改革到现在,比较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了。那么在改革过程中,深层次改革问题它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因而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在这个利益调整中,像水、气、电,首先它一定立足于保民生这样一个底线,然后再进行推进这样一个整个的价格的一种改革。”
“这些年,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国已开始建立起这种底线,或者说是完善这种底线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为它在变动之中。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如何保障低收入的群体的利益,使他们在气、电、水的改革中不涨价,应该说是最好的一个结果。”刘毅军补充说。
政策治霾口子开太大致今冬气荒严重
随着北方集中供暖季的开始,居民用气大幅攀升,日前中石油华北地区已经开始限气,有媒体报道称,今冬和明春将出现史上最严重的天然气荒。在我国天然气来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何今年天然气供应却变得更加紧张?
对此,刘毅军表示:“我们国家的天然气供给其实每年都很紧张。应该说我国天然气的发展速度在国际上来看也是发展比较快的。但即便是这样,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巨大口子。”
刘毅军解释说:“气荒主要讲的是结构性,就是基本需求。什么叫基本需求?比如说居民采暖,比如说公共部门的一些公交车,公共部门的采暖,像医院、学校,这样一些的需求。那么再扩展最后到出租车跟民生相关的了,这部分需求出现紧张了,我们把这一部分叫做气荒。”
“气荒我个人看首先它来自需求过快的增长。实际上我国天然气供应一直都很紧张,但是今年的紧张又有所特殊,因为政策治霾的力度也加强,使得这个口子开的太大了。”刘毅军说。
刘毅军认为,针对大气的治理,煤改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尤其在北方地区。但是煤改气、油改气项目实际上改完以后,这部分气就变成民生的需求,所以实际上大大加大了保供的难度。“今年的天然气保供肯定需要行政的力量,加强管理,要限制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刘毅军补充说。
北方供暖用气或成天然气价改"硬骨头"
对于未来的天然气改革趋势,刘毅军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把增量气或者全部天然气气跟替代能源进行一定的价格联动,这个也是价改考虑的一个选项,预计这一块也会进一步加快。
“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差距达到8毛8,怎么把他们并在一起?另外这个过程中,城市居民用气有一部分这几次涨价都没有到位,这一部分如何通过建立阶梯气价的方式,把这部分纳入进来,同时切实保障基本的民生需求,这些问题2015年将加快解决。”刘毅军说。
刘毅军表示,目前北方地区几乎没有阶梯气价模式,但未来肯定将推广,不过由于供暖用气执行低价策略,将成价改难啃骨头。“在北方,冬季供暖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到冬天就应该有暖气,所以采暖在历史上都是叫做福利,价格也比较低。这些年做了一些改革,但是人们仍这种观念并没有完全的转化。但是南方生活好了,想要供暖,这个时候是一部分高收入的群体,他的支付能力强,所以阶梯气价搞的就多一些,但是在北方几乎没有。”
刘毅军说,现在来看,北方以后肯定要推开阶梯气价,但是推开的时候,它的难度在哪个地方?就是我们北方越来越多的城市用气来进行采暖,包括集中和分布的,这一部分推行起来难度较大。以北京为例,实际上现在用的气还是2005年以前的气价,每方1块95,而民用气现在每方2块38,因此这一部分差距要涨上去,在这个推行过程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把这部分放在后边进行改革,也叫难啃的骨头。
听证总被疑听涨 透明度待提高
为了缓解大家关于改革就涨价的忧虑,目前我国重大价格调整一般都会提前进行价格听证,可是大多数听证会却仍难改大众心中的疑虑。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对此,刘毅军表示:“现在确实在实际过程中,听证会在规范性、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上是不够的。”
他认为很多地区在听证的时候,首先要在听证以前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让大家都能清楚,包括听证的参与者怎么样能更合理的产生,在听证会资料的披露上怎么样能够更规范更有说服力。
“在这点上应该说我们有很大的空间,首先是这些原因所产生的,虽然大家不希望涨价,但是如果能把这件事情能说的明明白白的话,我想大家理解起来相对肯定更容易了,所以大家实际上在抱怨反映大家是希望明明白白。”刘毅军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