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27日首次在中国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和石油进口国。到2035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将比当前水平增长50%;人均能源需求增长40%,达到与欧洲相同水平。中国将是可生能源发电绝对量增幅最大的国家,超过欧盟、美国和日本增长的总和。
当前,世界能源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主要进口国正变为出口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兴起、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在改变我们对世界能源结局的认知。在此背景下,《世界能源展望2013》探讨了2035年前不同的能源发展方式及其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
报告指出,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这些新兴经济体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三分之一。在亚洲,中国和印度处于需主导地位,他们分别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东南亚地区将成为另一需求增长中心,而美国将在2035年前实现能源独立。届时,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仍占主导地位,继续影响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地区能源价格的巨大差异己引发专家对能源将促进还是束缚经济增长的争论。报告认为,到了2035年,天然气地区价差异尽管会逐步缩小,但依然突出,另外电价的差异依然持续存在。能源价格的地区差异和变化将直接影响工业竞争力,并间接影响投资决策和国际战略。新兴经济体对高耗能产品需求的强劲增长,将推动生产和出口的扩大。
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大发展。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据全球发电能力增长的近一半。其中,以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为主的间歇式供电占比45%。中国将是可生能源发电绝对量增幅最大的国家,超过欧盟、美国和日本增长的总和。
报告最后指出,巴西将成为石油出口大国和全球领先的能源生产国。巴西也是本年度展望报告特别关注的国家。巴西丰富且多样化的能源资源支撑了该国80%的能源消费的增长,并且是世界上碳强度最低的部门之一,值得关注。
会上,中外能源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正在深刻变革中的世界能源供需局,以及由此带来全球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国际能源署署长范德胡芬对《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作了说明。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顾俊、国家发改委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峰、社科院世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小杰等中国专家分别作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