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由于未就关税削减内容达成一致,近期恢复谈判的信息技术协议(ITA)扩围谈判再次搁浅。商务部网站25日消息,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ITA扩围谈判发表声明称,美方于11月21日突然宣布中止谈判,让中方感到十分意外。美方的要价远远超出中方产业的承受能力,是谈判至今未能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
于1997年生效的《信息技术协定》是世贸组织项下的“次多边协定”,其成员国占有全球97%的IT产品出口额,旨在分阶段将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削减至零。我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承诺加入该协定。
“所谓的扩围谈判就是指更新16年前的产品清单,将免税的IT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扩围谈判中,参与方各自提出信息技术产品免税清单,同时提出“排除例外清单”,也就是负面清单。就开放达成共识的内容最终形成一份“共同清单”,最终的清单是在最惠国待遇基础上实施的,因此适用于WTO所有成员而不是仅适用于谈判参与方。
“自2012年9月以来,中方一直在积极参与ITA扩围谈判,不仅多次协调国内相关产业,而且在扩围谈判中不断改进出价。”高虎城声明称,但美方于11月21日突然宣布中止谈判,不仅让中方感到十分意外,也让所有可能从ITA扩围谈判中受益的国家、企业和工人感到希望渺茫。
据了解,中方在参与之初提出的清单就被美方指责“过长”,此后的谈判中中方一直在缩短清单,但美方依然不满认为没有达到要求,这也正是双方的分歧所在。谈判的细节外界不得而知,不过有业内人士猜测,目前清单中可能涉及一些诸如远程医疗器械等中方认为不属于IT产品的,还有一些基础元器件,是美方意欲施压中方开放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参与扩围谈判的各参加方发展水平不同,对扩围产品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实属正常。但美方的要价远远超出中方产业的承受能力,是谈判至今未能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高虎城指出。
高虎城进一步指出,经过中方不断改善出价条件,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参加方共同支持的产品已近200项税目,涉及全球2.77万亿美元贸易额,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一成果来之不易。“美国仅以其个别产业的少数几项产品未能得到满足为由,即放弃大多数国家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对包括中方在内的所有谈判参加方所作努力的漠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美方心态复杂:一方面既想试图建立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更高标准,把中国排除在外,尤其是在区域性的谈判比如TPP、TTIP表现明显。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在次多边谈判中希望给中国施压,让中国开放市场。因为就IT产品贸易而言,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国,没有中方的参与ITA就没有意义。“能绕开中国的就先绕开,绕不开的就施压。把责任和压力放在中方身上,是想给中方更大压力,尤其是中国正在向高端产业升级之时。”
在宋泓看来,中方立场很符合实际,对外开放要根据自身的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来做选择,以我为主,主动开放,不是为了好大喜功,也不是被动开放。“在开放中首先要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之后再寻求更大的开放,而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他们现在具备了更加开放的条件就反过来逼迫我们开放是不公平的。”
“中方知道,美方迫于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压力,不愿作出任何让步,但美方无视处于弱势的中方企业的诉求,无视两国企业竞争力的巨大差异,这是中方无法接受的。”高虎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