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产业35年取得质的飞越 从制约瓶颈到发展引擎
2013-11-24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横贯东西、连接内外,能源管道蜿蜒万里,为中国经济加油给力;

    穿山跨海,追风逐浪,交通设施四通八达,让万里神州近在咫尺;

    拦河疏渠,互济南北,水利枢纽护卫安澜,润泽田野乡村……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不断缓解,取得质的飞跃。

    从严重落后到迅猛发展

    10月底,津秦高铁仍在调试中,在合肥工作的东北人朱先生就已经开始打听车次和票价了。“眼下合肥到沈阳要17个小时,以后借道津秦高铁只要个‘零头’,7个多小时,多方便啊!”

    从无到有的高速铁路,仅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短短35年,我国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能源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3.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0%。同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5.6%,与能源生产增速的差距不大,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以上,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

    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88.8%,居世界第二位;公路里程424万公里,增长3.8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328万公里,增长21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66.5亿吨,增长32.5倍。

    邮电通信业突飞猛进。从1978年到2012年,变化惊人:邮政营业网点由5万处扩张到9.6万处;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由0.2万路端提高到1580万路端;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0.38部提高到每百人103.10部;移动电话业务从无到有。

    “中国从一个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国家,奇迹般地成为基础设施最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在有些方面甚至可与发达国家媲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

    从满足使用到节能低碳

    西气东输工程投产10年,已累计输送天然气1800亿立方米,可替代燃煤2.3亿吨,相应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每年造出一个小兴安岭林。

    “近十年来,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1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4.5%,而且比重有望进一步增加,逐步担负起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使命,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说。

    随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与供给结构也在朝着以人为本、节能低碳的方向不断优化完善。

    让“黑”的,绿起来。2012年,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10.3%。

    让短板,长起来。节能低碳大运量的铁路、水路发展迅速,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黄金水道迎来发展最快的时期;长期被忽视的农村公路迎头赶上,建制村通公路率高达99.55%。

    让慢拍,快起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由2002年的4.6%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42.1%,人们的沟通方式愈加便捷。

    从制约瓶颈到发展引擎

    35年来,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从制约瓶颈变成发展引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

    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强,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九连增保驾护航;能源工业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让普通家庭更快地从“温饱不足”迈入“总体小康”;城市公共交通、绿化、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等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让“忧居”变“宜居”,城镇生活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命脉,支撑着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基础设施供给紧张状况总体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伟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国电电力获社保基金直接投资基础产业第一单 2012-12-14
· 前8月基础产业信托融资逾1200亿 2012-09-11
· 前7月基础产业集合信托融资近千亿 2012-08-14
· 发展“基础产业”是大建机场的理由? 2012-07-26
· 信托业总资产突破5万亿 4成新增资金投向基础产业 2012-05-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