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真理解和把握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是全面启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是深化和完成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全会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定了基调,再次显示了中国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心和勇气,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重点。 第一,强调了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作用、“引进来”“走出去”有效结合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并赋予了外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外资在中国经济未来较长的发展过程中,仍将发挥较大的作用。目前要想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必须解决好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问题,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制,打破部门封锁和地方割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内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将更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更加注重市场规则的制定、更加注重内外资的平等竞争,以此形成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 第二,要加快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国一直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任务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是客观发展的需要。形成国际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不仅是为了有效利用外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真正实现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这也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必经之路。所以,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推动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的生产要素能够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获得自由流动与高效的配置,同时也便于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的优势资源,使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更趋成熟。 第三,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长期以来,中国依靠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但随着传统优势的减弱,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更显迫切。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就是要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要积极扩大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从利用外资来看,要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发展,要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要加快推动中国服务走向世界,树立“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看,更要把握国际竞争的新理念、新规则,培育出中国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实现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进一步提升,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 第四,要放宽投资准入,要以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全面审视我国在投融资领域的审批核准制度。积极考虑并尽早参照国际通行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并将在国际上塑造积极开放的新形象。同时,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消除市场垄断,让中小企业都能够公平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投资环境,通过开放引入竞争,全面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欧美等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自由贸易区建设,以重塑全球国际贸易新规则,强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掌控力。中国需要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趋势,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加快推动以我为主的自贸区建设,特别要加快推动完成中韩、中澳等相对成熟的自贸区安排。通过自贸区战略扩大开放空间,实现与贸易伙伴的互利共赢。同时,为了适应国际开放的新形势,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胆尝试扩大自主开放,塑造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第六,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从沿海、沿江到沿边,走出了一条逐步推进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状况,加快中西部内陆省区市及沿边的开放已是当务之急。此次会议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的开放型经济水平,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