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和根本内涵,进一步说明了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符合并引领世界经济形势发展潮流的。
事实上,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潮流,尽管发展道路和形式并不相同,但中国与西方国家都在顺应这一潮流。
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英国经济几乎是100%的私有经济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逐渐发现100%的私有制行不通,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会导致市场无序化。特别是1929年至1933年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显示了自由放任的弊端,验证了市场失灵的存在。从那时开始,西方国家开始提高国有化的程度,国有和私有动态发展,相互依存,直至发展到今天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至于各国经济成份中混合的多还是混合的少,完全取决于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市场和区域发展的客观需要,混合经济的比例会按照市场的需要动态调整。
就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而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经济结构是100%的公有制。但随着经济发展,我们也逐渐发现单一公有制经济是不行的,于是慢慢放开一些领域允许私营经济发展。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逐步走上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制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道路。随着国有经济的改革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给非公经济发展开放了更大的空间,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引导下,这种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历程一直推进到今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从承包、让利到部分产业竞争性退出,都是为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的运行效率。而吸引优秀战略投资者本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内容,所有国有资本进入的行业都会有步骤地引进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让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进入,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
混合经济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潮流,至于混合的比例和结构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动态调整。就目前我国经济成份和经济结构而言,国有资本覆盖面还比较宽,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有资本会进一步向“两国、两重、一新、一特”集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效力,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保值增值,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从而凸显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两国”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两重”指重要的行业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及自然资源,这是世界各国都重点控制的行业和领域。
“一新”指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发展风险相对较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可收益却不见得高,见效也不见可快。对非公资本而言,一是没有这么大的资本投入,二是没有这么大的动力投入。这个时候,国有资本要坚定进入,重点发展。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资本进入,共同发展。
“一特”指民生所需、福祉提升等重点关注的行业或领域,如食盐、粮食、燃气、自来水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综合利润点相对较低,覆盖领域相对较大,非公资本只会关注其利润点高的环节或领域,而很少投入利润为负的环节或领域。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在这些特殊行业中必须有所作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积极作用下,混合所有制发展更加有利于国有企业进一步在市场中发挥它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