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创下3月以来8个月新高。专家点评认为,CPI持续上涨且位于3%以上,说明物价上涨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虽然凭借着上半年的平缓涨势可以确保全年3.5%的目标不被突破,但是明年物价快速上涨对经济的压力将明显增大。
从数据来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10月的CPI上涨主要来自于非食品价格。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10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下降了0.4%,各类食品价格有升有降。其中,鲜蛋、鲜菜、鲜果、水产品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6%、2.8%、0.9%、0.9%和0.4%;牛肉、羊肉和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9%、0.6%和0.3%。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七大类非食品价格五涨一降一平。从分类数据看,旅游和服装价格环比上涨相对要多一些,涨幅分别为4.9%和1.1%。
这可能预示着下一步物价上涨的节奏将有所加快。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10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5%,影响CPI同比上涨约2.1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1.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8%。从历史来看,猪肉上涨周期应该是12个月左右,而目前猪肉只连续上涨了4个月,因此预计未来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并继续推动CPI上涨。在考虑到受宏观经济回升的拉动,四季度CPI同比涨幅还可能继续有所上行,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将是大概率事件。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点评称:10月CPI较为平稳,主要是跟节日有关,由于节日食品价格回落,所以食品价格环比下降;非食品价格上涨较为明显,尤其是服务类、旅游类。总体而言,CPI还是在波动中上升,预计四季度将在3%以上。澳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则预测,通胀率在11月可能逼近3.5%的政府控制目标值。
近来,市场对物价上涨的关注度明显增加,并频繁释放出预警信号。先是各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全国3.1%的涨幅相比,共计有西藏、天津、湖南、新疆、广东、山西、吉林、河南、陕西、北京、内蒙古、海南、四川、甘肃、河北、广西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月CPI涨幅超过全国水平。在各省中,同比涨幅超过3%的有22个,西藏超过4%,没有省份的涨幅低于2%,最低的黑龙江省也有2.1%。
其次,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近期受经济回升推动,PPI降幅趋于收窄,加之有基数效应的影响,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也可能上行,从而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央行从10月中旬开始收紧了市场流动性,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更是首次使用了“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样的表述来描述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再次,《中国经济学人》在10月针对超过100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55%的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水平不断上升,44%认为物价水平基本持平,只有1%的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会不断下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主任李钢介绍,和6月的调查结果相比,经济学家对物价上升的预期上升了。6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会不断上升,40%的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全年基本持平,7%的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会不断下降。
针对上述情况,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虽然今年3.5%的物价上涨目标不难达到,但是明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将显著增大。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虽然通货膨胀的问题现在还不必担忧,但是对这一问题,投资者必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时保持警觉。唐建伟预测,虽然目前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明年整体物价涨幅会较今年有所上升,预计处于3%至4%的区间。东莞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陈龙认为,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在年内还不是宏观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货币的规模扩张,货币扩张的结果及其滞后效应的体现将使得后续时间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大。而且从数据来看,近几个月的CPI环比增速都处于正增长区间且有扩大的趋势,这将直接导致明年CPI同比的翘尾因素大增。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议,明年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该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说,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稳健取向,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按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总体要求,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在管住货币的同时,要着力搞活金融。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