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就业季,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相比去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年”、农民工的返乡就业潮,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个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06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
就业市场的积极表现同政府执行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息息相关。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GDP的变化,与就业形势息息相关。
中国政府坚持在不扩大赤字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以这样的方式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政府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就交给市场和社会,减少审批,为各地城镇新增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半年以来,中央政府下大气力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简政放权的政策,向社会、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鼓励大家就业创业。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涉及到“如何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模式”的问题上,事实证明,不是用政府的考试和发证来证明人力资源的质量,而是由市场机制和社会自身来选择和判断,才是最优化的做法,简政放权就是从政府层面来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的尝试。
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和前些年相比较,呈现一种迸发式的增长,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
除了减少和下放审批权力之外,中央还出台“八项规定”,明确提出“约法三章”,要从“三公”经费上“开刀”。
今年从中央机关开始做,行政经费砍了5%。腾出来一些钱,干什么?其中一项是给小微企业减税,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免了。涉及到600万户、上千万就业人员。
政府部门过紧日子,在“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同时,其他一般性支出也进行了严格控制。把钱用在刀刃上,将更多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者“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决心可见一斑。
李总理在多个场合说过:“经济政策‘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点政府须臾不敢松劲。”
这意味着目前的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仍是以保就业为主。
今年的就业季开了个好头,这是中央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最好的成效。李克强多次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成了市场对新一届政府期望最高的领域。可以预计,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这些做出更为完整、系统和科学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