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国家能源局以特急形式下达了《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意见函。在有关石油领域的政府文件中,以特急形式向社会下达征求意见函较为罕见。这可能意味着,在三中全会召开之际,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部署将有新的推进。而以放宽原油进口为契机,将可能是推进石油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民营石油销售企业的资源供应一直是个问题,制约着占中国油品市场半壁江山近4万民营加油站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两大央企有自身完善的分销渠道,并以自身的分销能力平衡成品油的产量。在正常情景下,不会有太多的过剩资源提供给民营石油。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两大央企产销平衡能力的提高,过剩资源趋于减少,民营石油以摄取两大过剩资源维持自身经营的渠道正在逐步收窄。从有关资料中统计,某央企向民企石油的销售量,已从几年前占全部经营量的20%下降到了11%。
虽然,民营石油生产型企业的加工规模并不算低,仅在山东地炼就具有1亿吨以上的加工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山东地炼的开工率一直徘徊在30%至40%之间,缺乏原油是制约地炼发挥生产装置应有能力的主要障碍。受到山东地炼低效开工率的制约,近年来,民营石油销售企业从地炼获得的油品资源大约在2500万至3000万吨,仅凭这点规模难以支撑民营石油近4万家加油站及其他相关业务的需要。
从石油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演进链上看,只有放宽原油进口才能解放地炼的生产力,只要解放了地炼的生产能力,才能为4万家民营加油站提供资源保障,从而进一步激活民营石油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而放宽对地炼原油进口的限制,就是启动石油领域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石油市场领域,既需要一定的行业集中度保证石油行业正常运转,又要避免因行业垄断产生的弊病,放与收的平衡一直是政府推进石油市场改革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那么,在“存量”利益不做重大调整的条件下,以“增量”方式推进石油领域向市场化方向迈进,这可能是放宽原油进口政策背后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易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