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矿业并购、投资进入低潮期,中国企业仍在前仆后继,尤其部分上市公司频频出手、表现抢眼。
自2011年3月开始,国际矿业市场加拿大多伦多创业板(主要是矿业)开始一轮阴跌,接近两年仍未见起色,有的公司股价已跌去三分之二。矿业股从以前的宠儿变成现在的弃儿。对此,外资机构Metal
Econimics Group负责人Michael
Chender觉得现在的市场很可怕:大家先是对没有现金流的勘探型公司失去兴趣了,渐渐对有现金流、有资产、有利润也分红的公司也没了兴趣。
国际矿业投入也急剧减少,探矿活动萎缩厉害。Metal Econimics
Group统计,2012年,国际上小矿业公司勘探投入同比下降40%。大的矿业公司如力拓、必和必拓也是在外甩包袱——剥离低效资产,除非遇上一些优势互补的项目才出手。
Michael Chender感叹,“大家已经不求大了,只求有利润。”
然而,中国企业却仍活跃在并购市场上。中矿联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仅减少8.0%;中方协议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10.9%。其中,并购金额11.24亿美元,勘察勘探金额3.80亿美元,矿山建设金额14.80亿美元。投资涉及中国企业101家,其中国有企业项目占三成。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矿种依次为:铜7.4亿美元;煤炭6.93亿美元;黄金7.17亿美元。
这其中,上市公司表现突出。今年前三季度,海外并购市场出现10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吉恩镍业、零七股份、炼石有色、山东黄金、河北钢铁、海亮股份、驰宏锌锗、华丽家族、特变电工、恒顺电气,10家企业协议投资额11.53亿美元,占中国海外并购投资额的36.8%。
中矿联认为,中国企业在部分国家矿业投资的投机性强,中小型矿山开发比例过高,不规范、低层次的矿业开发甚至引发境外反抗,如在赞比亚、加纳等地发生的中国采矿者与当地政府和劳工的冲突敲响了海外开发的警钟。此外,一些大型项目对社区发展和信息透明度的重视不足,引发与当地社区的误解和矛盾,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境外并购借力资本市场者正在增多。继专注赞比亚铜矿开发的中色矿业去年在香港上市后,开发秘鲁铜矿项目的中铝矿业本季度亦在港上市,更多的企业,如紫金矿业、开元集团、西色国际等,都有将其境外矿业资产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中矿联秘书长陈先达认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盲目性仍然存在,国际矿业公司低效资产剥离成为中国境外并购的主要来源。一些企业未能很好把握“战略”和“战术”的平衡,在矿产价格下行形势下面临考验。有些企业投资自身并不擅长的地区和矿种,既无优势更无经验,加之信息不畅,容易出现投资失误,如某国内大型黄金公司投资老挝钾盐矿结果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