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面对面]环保产业迎来新的春天
——访中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
2013-11-04   作者:记者 吴炜玲 吴昊 张海鹏 张敬尧/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今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对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出规划,未来节能环保行业产值规模将达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产业支柱。这对中国和世界节能环保产业意味着什么?随着政府对环保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环保产业是否迎来一个黄金期?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  
  记者您觉得《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会对环保产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骆建华:节能环保产业过去这几年发展很快,每年大概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主要在治理污染、节约能源方面起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有些低迷,国务院希望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引擎,提出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实现4.5万亿元,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应该说节能环保产业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高,也可以说它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春天。
  记者您觉得目前环保产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骆建华:现在环保产业正处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成熟的标志就是从“春秋战国”时代,到“秦汉一统”时代,大的环保企业可能在未来10至20年之内产生。
  记者环保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骆建华:第一,企业的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够。第二,行业技术储备不够。针对一些大的复杂的不同污染物的治理,相对挑战大一点。第三,就是人才的问题。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首先要有大的企业,大的企业就需要有国际化的人才。
  记者目前环境保护潜在市场是非常大的,潜在环保需求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投资来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骆建华: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法律、严格的标准,有了严格的法律、严格的标准,企业、城市才有动力去治污。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欠债是比较多的。从国际上来看,日本、欧美一些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污染高峰期时,污染治理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3%到4%,最高的日本达到4%。我们现在的污染治理占GDP的比重刚刚临近2%。从2002年到2012年,用于污染物治理的资金加起来是4万亿元。如果今后10年都是投入GDP的2%的话,要投入10万亿元。如果有这10万亿元的投入,我想,中国的环境质量会有大的改善。 
  记者您觉得除了在环保产业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外,国家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
  骆建华:简单地说是三句话,政府需要出重拳,用重典,亮利剑。所谓的重拳就是要推出3个计划,针对刚刚出台的《大气行动计划》,要制定5年计划和目标;还要尽快出台清洁水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并抓紧落实。用重典,就是要尽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并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很重要的法律。亮利剑,一定要降低环境犯罪门槛,加大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我想通过这三个举措,可以使中国的环境有明显的改善。
  记者企业应如何抢得绿色先机?
  骆建华:无论人口规模还是工业规模,应该说中国的环保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环保市场,肯定会有很大的机会。前几年,我们放开市场是对的,让国外一些大公司,如法国的威立雅、苏伊斯(音),美国的GE,陶氏都进来了,带来了好的环保技术、环保理念、运营经验、融资办法,这都对提升中国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资本运作水平有好处。我想,今后企业要在三方面下工夫:第一,瞄准市场。不光要瞄准中国市场,更要瞄准国际市场;第二要加强技术储备;第三要加强人才储备。
  记者您预期环保产业发展会对环境治理起多大作用?
  骆建华:治理肯定是产业来做,要真金白银地投入,具体的治理设施要跟上。下一步政府要加强环境监管,让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如企业产生什么污染物、每天排放多少、如何治理等等,都要向社会公开,让全社会监督。企业信息公开是关系环境治理的决定性因素。国外都是这么做的,而且效果非常好。

  (本栏稿件由新华社CNC环境电视节目中心提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型城镇化带来环保产业利好 2013-10-14
· 江西加大节能环保产业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2013-09-22
· 节能环保产业将成国民经济新主角 2013-08-22
· 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定调四大领域 2013-08-12
· 发改委:"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15%以上 2013-08-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