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的2013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4%,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行,连续1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由于51.4%的读数略超此前市场一致预期的51.2%,专家认为这可能预示着四季度的经济情况好于此前市场预期。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采购量、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指数上升;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与上月持平;其余各指数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生产回升是10月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企业预期稳定、发展信心增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生产回升。10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为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是制造业PMI连续回升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生产的加快,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更趋活跃,采购量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9个月以来的新高。
“10月PMI指数继续回升,预示经济增长走稳态势初步确立。各项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下降,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仍然比较谨慎。从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增长态势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初步稳定在7.5%左右的区间,但基础仍不够稳固,市场引导的内生性增长能力仍然偏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10月PMI超预期达到51.4%,略超此前51.2%的市场预期,说明经济恢复的势头将比市场预期的要稍微好一些。这样的读数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
此前市场大多预期,受刺激政策效力消退、去年基数较高、出口形势不定等因素影响,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能再次回落,一如今年一季度的情形。但是近来随着高频数据走强以及三中全会临近,市场观点似乎有所改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由于外需持续改善、“微刺激”政策显效,
四季度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好。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9月国内税收与财政收入增速反弹且均创今年全年最高,验证了经济稳步复苏的局面。当前中国经济转好的趋势得以确认,新政府所体现的改革决心也被看好,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最差阶段。
在这样的观点转换下,海外对冲基金正谋划加大对华投资。德意志银行旗下对冲基金资本集团副总裁Michelle
Lim表示,许多专注中国投资的海外对冲基金希望借助全球股票市场来把握专注中国的投资主题。一些对冲基金也在探索投资中国国内市场的途径。海外投资者预计,随着中国政府为进一步开发国内市场而逐渐引入更多种类的金融工具,市场将涌现更多机会。根据对冲基金跟踪机构Eurekahedge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专注中国投资的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29亿美元,超过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截至9月30日的9个月中,此类对冲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除日本以外的中国周边国家的回报率。
不过研究者们仍然提醒,应该注意到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固有缺陷,不宜盲目乐观。“稳中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赵庆河说,10月制造业PMI虽然连续4个月回升,但推动PMI上升的动力并不均衡,生产以外的其他各项分类指数回升稍弱。从业人员指数、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微幅增长,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与上月持平;新订单指数回落0.3个百分点。同时,本月小型企业PMI又有所回落,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着不少困难。陆挺也提醒:一是PMI存在主观情绪,必以过于依赖;二是去年年末经济出现了反弹,这将抬升今年四季度增长的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