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克服财力不足等困难,不断创新完善保障房建设管理体系,有效封堵各种监管“黑洞”,推动保障房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经审计署审计,未发生一起截留资金、挪用土地和违规分配行为。但记者采访的一些干部和专家表示,要全面实现保障房建设目标,贵阳仍待继续突破资金筹集、完善后续服务管理等制约。
着力封堵三大监管“黑洞”
审计署前不久公布了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资金、土地、分配等监管“黑洞”凸显,而贵阳未发生一起保障房建设资金截留、挤占、挪用案件以及建设用地挪用行为,也没有发现保障房住户“滥竽充数”的情形。贵阳市市长李再勇说,贵阳在保障房建设管理中,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确保“资金不截留、土地不挪用、分配不走样”。
封堵资金“黑洞”,严管“住房保障建设专户”。据介绍,中央财政每年依据任务下拨保障房建设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使用和控制,若在资金监管方面不严格规范,容易产生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转而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资金周转等方面。
贵阳市财政局局长张海涛说,为实施有效监管,贵阳将各类保障房资金纳入专户管理,按时拨付,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目前,贵阳财政局已拨付各类保障房建设项目资金21.4亿元,未发生一起资金截留、挤占、挪用问题。
封堵土地“黑洞”,严格预审确保项目落地。今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须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6个城市中,贵阳市保障房用地申报及获批面积均居于首位;目前,贵阳市公租房开工面积已达“十二五”规划总面积的82%。贵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杜华智说,贵阳市党委政府对保障房建设高度重视,对土地部门实施了“绿色通道”制度。贵阳市对保障房建设用地每年单独组织申报,并在编制土地年度用地计划、供应计划时,优先考虑保障房用地指标,实行特事特办。
封堵分配“黑洞”,严格实施准入退出制度。居住在贵阳市图云关公租房的李春林说,过去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狭小平房里,每月房租要花去全家低保金的1/4。2011年他家参加了市里的公租房摇号,按下摇号启动键后,符合条件的配租名单便随机生成,大家都觉得很公平。
贵阳市住建局局长汤辉说,贵阳将廉租房和公租房统一作为公租房房源进行管理,在准入环节建立了“一门登记、两次公示、三级审核”和年度复核制度;在分配环节,实行房源、过程、结果“三公开”。从2011年至今,贵阳保障房未发生一起因分配不公引发的行政诉讼和上访。
形成保障房建设管理特色
贵阳近年来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西部欠发达城市保障房建设管理新路子,实现了保障房建设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为解决保障房筹资难题,一方面,贵阳于2009年4月成立了“公共住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将各种财政性资金、国有公房资产、土地资产等“打捆”整合成公司资本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基金,引入保险资金,申请国开行、公积金、商业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实现优质资产良性滚动和循环发展。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落实到位资金76亿余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了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同时,贵阳还通过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花溪大学城约38万平方米、7800余套公租房已经开工,中天城投集团投资30亿元的1.9万套保障房正在抓紧建设。贵阳还实施了普通商品房配建公租房制度,规定凡是商品住宅面积在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按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公租房。
按照“房屋银行”模式,贵阳还成立了公共租赁住房服务中心,集中社会闲散房源,面向公租房对象出租,既降低租房成本,又避免闲置浪费,目前已收储房屋5200余套。
贵阳保障房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实行“公廉并轨”,坚持保障房“只租不售”和“梯度保障”。贵阳市副市长吴军说,实行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管理,可以规范保障房管理,扩大住房保障面,将新就业无房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纳入保障范围。同时,根据保障家庭收入划分保障梯度,确保了保障公平,也为保障房的柔性退出摸索一条新路子,确保住房保障可持续。
近期,贵阳市又开始探索“新微公租房”。吴军介绍,针对刚刚就业的大中专生和产业技术工人面临的“阶段性住房困难”,贵阳借鉴美、日“胶囊公寓”经验,在高新区探索“新微公租房”建设新模式。新微公租房每户面积约30平方米,可以洗澡、做饭,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可满足单身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已开工建设约1500套。
可持续发展仍待完善三个机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贵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明显,但要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亟待完善“三个机制”打破制约瓶颈:
完善筹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吴军说,2011至2013年,贵阳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项目410万平方米,建设资金约123亿元,除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2亿元外,缺口资金高达100多亿元。目前项目业主单位主要通过银行融资缓解建设资金不足,但即使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保障房项目的融资优惠措施,保障房租金收入也仅够支付融资费用,未来本金偿还尚无来源。
创新分配机制,避免低收入群体过度集中形成新问题。汤辉建议,从有利于社会和谐等角度出发,可考虑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刚工作的大中专生、新就业职工、乡镇教师、乡村医生、环卫工人、公安及城管协勤、保安等中低收入群体,也逐步纳入保障范围,并让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融入居住,共建和谐社区。
完善后续服务管理机制,实行“建管并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贵阳已建、在建保障房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路、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小区商业配套不足等问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分配入住与使用。部分低保、残疾家庭搬入公租房后,由于缺乏稳定收入来源,无力承担小区物业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