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商品消费国,却不具备国际话语权。中国资源品的进口依赖度与日俱增,大宗品贸易逆差已扩至5000亿美元以上。中国缺乏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同样缺少一个给予商品贸易充分流通的自由港。长时间关于“如何走向贸易强国”的探讨,在当下便可过渡为“如何建立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港口”。新加坡港虽是弹丸之地,却集贸易、金融、投资为一体,其金融期货交易所、商品交割地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具有极高地位。
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在于重塑中国大宗商品行业格局。自贸区的设立对中国商品市场的影响,也将从贸易和金融两个维度并行展开。
在贸易维度上,自贸区将提供便利的交易方式和广阔的交割平台,并由此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现实基础。国际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城市均奉行“现货、期货”联动模式,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目的就在于通过促进现货资源的配置,推动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考虑到期货保税交割已有洋山港区的试点经验,眼下配合自贸区内更开放的船舶运输管理服务方式,以及在成熟条件下可能进驻的境外商品交割仓库等,上海港将从以往“装卸港”角色转为具有“拆装”功能的国际商品集散地。此外,自贸区在进出口货物管理上也有更大的开放度。我国商品出入便利化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制于行政物理分割,企业经营资质、货物进出记录、特殊通行证等管理方式导致交易效率较低。目前总体方案已提出采用备案制,将改善以往审批制所带来的“排队等待”。种种变化,使得未来自贸区内大宗商品现货的集散、仓储、交割等市场的扩容成为可能。
在金融维度上,自贸区将尝试推进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并轨。总体方案提出,将逐渐引入境外资本参与国内期货交易。伴随区内现货交易品种的增多和交易量的增长,未来区内可用于期货交割的商品种类也会增加,国内期货市场有望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进入。而期货市场的扩容,亦将继续提升现货贸易的活跃度,国际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由此成行。
基于以上判断,国内大宗商品行业的生产商、贸易商以及第三方机构将看到一系列变化。对生产商而言,集拼业务的放行将显著降低生产商的货物运输成本,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构建,则意味着未来国内企业将有望在更多的商品种类上做套期保值,应对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风险。
对贸易商而言,未来除了区内交易的商品种类将增多、规模将增大之外,仓单质押融资市场的发展,也将为贸易商们打开更广阔的融资市场,企业融资门槛有望明显降低,但考虑到市场管理将趋于规范,预计仓单重复质押的操作空间将收窄。
对第三方机构而言,各种交易服务增长空间无限,诸如为交易双方提供撮合服务,为仓单质押融资市场提供专业中立的价格评估、货物的协助处置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市场亮点。
(作者单位:易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