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差异化经济政策,大量内外资向西挺进,西部地区俨然成为中国新的投资热土。然而,我国经济当前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已不可能重走东部的老路,如何保证投资质量和速度的双赢,成为西部各省区市绕不开的结。
在刚刚举办的第十四届西博会中国西部经济投资说明会上,西部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内外投资者现场集中签约投资金额达到4448.1亿元,而其中第三产业项目投资额则超过一半,达到2451.2亿元,并较去年大涨45%。此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钒钛稀土等新兴产业亦成为投资热点。
这似乎传递出一个信息:西部地区正在通过对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布局和投资来破解上述困局。实际上,西部的产业体系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定型阶段,结构调整伴随的阵痛相对较小,反而增强了对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吸纳能力。
今年10月12日,科技部与重庆市达成协议,合作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科技部负责人表示,重庆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比如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已聚集了20多家企业、10多家研究机构,形成了5亿元产值的规模。
此前一个月,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兴能源云计算绿色数据中心项目落户新疆呼图壁县。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当即指出,新疆较早启动了信息产业发展,同时在石油石化、矿产资源开发、社会管理等方面率先利用“云计算”信息技术,得到工信部及运营商的大力支持。
后发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已经成为两大支撑四川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今年1-9月,这两个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同比分别提升0.7和1.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耗能、高载能产业占比下降,煤炭、水泥同比分别下降1.7和0.1个百分点。
同期,云南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完成7545.74亿元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达到3291.91亿元,增速12.7%,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在国家公园林立的贵州,旅游业则成为第三产业的亮点。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贵州共接待游客1443.04万人次,同比增长25.13%;实现旅游总收入91.09亿元,同比增长26.96%。其中15个新景区接待人数占黄金周接待人数的14.91%,综合收入占黄金周总收入的18.93%。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不仅直接待动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也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成为西部诸多省区市重要布局方向。
今年7月份广西举办旅游大会期间,共确定重点旅游项目600项,总投资13406.55亿元。其中2013-2015年的重大旅游推进项目100项,项目总投资3559.89亿元。一些重大项目,如总投资99亿元的中信国安北海生态旅游区、投资28亿元的柳州市凤凰河生态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甘肃省副省长李荣灿则在正在努力推销甘肃的旅游资源,他曾多次强调,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挖掘的服务贸易资源丰富,要围绕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资源,不断提升甘肃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甘肃自然不会错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区域发展良机。自从我们向中亚各国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议之后,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省区纷纷寻求自身在经济带中的地位。陕西省提出要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新疆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
今年九月在宁夏举办的“2013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将此推向高潮,来自巴林、约旦、科威特、阿联酋、等67个国家和地区的7300多名官员、代表和客商参会参展,签约金额达2599.01亿元。
无独有偶,新疆打造的中国—亚欧博览会,以及云南打造的中国—南亚博览会,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对中亚、欧洲及南亚国家开放合作,吸引投资的新兴战略平台。受益于此,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6.07%,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出席第十四届西博会中外嘉宾纷纷表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在西部。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整体形象的窗口和投资促进国际平台,西博会上释放出的信号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片开放的“投资热土”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