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表示,将从政策协调、科技支撑、人才建设、国际合作等四方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据他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万钢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阐述了中国科技和创新发展的现状。他说,“经过分析未来全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我们认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正在呼吁着新科技的革命和产业的变革。”
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了70亿,对资源、能源、粮食、环境、健康等有巨大的需求,同时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它是牵引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动力。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对现有发展模式的挑战,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首先要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这是各国的共识。我有幸在过去多年和在座的来自海外的各位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这是我们的一个共识,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有所发展。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各国在各领域的研发当中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特别是交叉学科的领域已经产生出许多革命性的成果,催生了新的产业迅速壮大。也就是说全球的产业变革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大因素。
万钢例举了中国在几个领域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在信息领域,无线通讯研制了TD-LTE的国际标准,在几十个城市当中进行了试运营。IPv6在各个高校推广,将于明年向全社会推广。到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络购物、数字文化媒体、智能交通、数控机床、应用软件和农业互联网等信息相关产业有望带来10万亿以上的产值。
电动汽车在25个城市进行了示范应用,到目前已经有6万多辆电动汽车在行驶,其中一半是各类的电动公共交通车辆。在智能制造领域,3D打印,特别是高合金,高端的装备制造方面,应用3D打印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万钢指出,中国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多方面制约。首先,科技与经济没有紧密结合,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方面协调不够,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还没有牢固的形成;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创新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其二,科技资源分配封闭、重复的问题突出,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比较薄弱。其三,科技项目和经费使用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其四,创新政策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发挥。
“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下一步我们要抓好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之间的衔接协调,要抓好科技对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实实在在的支撑,要抓好科技战略储备培养造就强大的人才队伍,要创造好的创新环境来扩大科技的开放合作。
”万钢表示,
据介绍,目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要着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技术联盟,加快企业牵头的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完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加强系统的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发挥创新联盟在制定技术标准、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的作用。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等的主体作用,要围绕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龙头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共同研发共同发展。
二是要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我们要完善人才发展的机制,要统筹各类创新人才的发展和完善人才的激励制度。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自主创新先行先试的经验要形成普惠政策向全国推广。
万钢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加快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所得税优惠和期权、股权的激励政策、奖励和收益分配;加大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力度,在信贷、租赁、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方面,形成推进的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建立维权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
三是要着力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从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的视野来进行产业创新的布局,组织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跟踪技术路线的走向,我们要加强政府科技合作与创新政策的对话,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继续做好中美、中欧创新对话,中俄的创新合作,推进中非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我们要推动科技开放创新,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参与与推动国家大科学工程,积极鼓励我国科学家到国际学术组织去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将外资的研发机构纳入到国家创新体系,鼓励我国的科学家到国际组织去任职,支持企业的全球配置科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