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8%,比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扭转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持续下行走势。
尽管由于基数原因,四季度经济复苏的步伐有可能放缓,但各方普遍认为全年GDP增长7.5%基本无忧。市场期待的是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能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支点,“撬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复苏力度略超预期
一季度7.7%,二季度7.5%,三季度7.8%。GDP增速在三季度“触底反弹”的力度超过预期,此前多家机构预测这一数值为7.7%。
宏观经济出现好转,微观层面感同身受。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周国全告诉记者,从7月份开始国内钢价一度反弹了200元/吨以上,吨钢毛利好的时候可达三四百元。“粗略计算,三季度企业的利润环比增长50%左右。”
茅台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三季度实现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近12%,扭转了二季度的负增长局面。由于政府严控三公消费,茅台着力开发大众消费,调整初见成效。
“7月份开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微刺激’改革举措应该说对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市场本身的动能也在增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向好的趋势,这些共同促进了中国三季度经济的温和回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华指出。
在经济回暖的同时,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创3年来同期新高。浙江中新力合股份公司负责人陈杭生说,信贷投放快速扩张,不仅会诱发通胀,也不利于金融转型。“间接融资多了,辛苦从事直接融资的机构就没了市场。希望政府继续保持定力,避免用‘放水’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仍处于交替期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全年GDP增长7.5%基本无忧。这意味着,后期的宏观政策不用加码,将以稳定为主旋律。
对于当前的经济运行,国家统计局认为体现了“稳中向好”的特征,这与部分市场机构判断的“企稳回升”有不小差异。稳中向好指的是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且结构趋于优化。“企稳回升”论则认为经济在到达底部后,会进入新的上升周期。
在过去几年里,“企稳回升”论不时冒出,如2009年底和2012年底。但随后经济增速又掉头向下,给准备大干快上的人浇了一瓢凉水,一些冒进的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不少人士观察到,虽然三季度经济总体回暖,但9月份的部分经济指标环比出现回落,“从企业的感受看,三季度或许是年内收成最好的季度,四季度不会超过它。”周国全认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对于9月份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需要重视,有些指标的回落与经济内部结构没有根本改观有一定关系。由于基数等方面的原因,四季度经济继续上行确实有些压力,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是大概率事件。交通银行预计,四季度和全年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6%左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四季度将开始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高峰将对短期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抑制。中国经济进入下一轮持续增长的条件并不成熟,经济恢复活力需要更多改革,预计未来1-2年内,经济周期仍将处于交替期。
宏观调控不能替代深化改革
三季度GDP增速触底反弹,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密切相关。从过往的经验教训看,宏观调控更多地应体现在预调、微调上,确保短期内经济不滑出下限。对于长期的转型升级,仍要寄希望于深化改革。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不少机构纷纷发布报告,认为全会将绘制中国经济政策的新蓝图,在包括行政、财税、金融和城镇化等多个领域推动改革进程。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观察到,一些关键的改革其实早已启动。比如,今年年初开始的反腐措施正取得显著成效,行政审批的权力正受到制约。一些重点领域的价格如利率、天然气,正逐步放开管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这些已初显眉目的改革趋势中扮演催化剂的作用,同时推动更多新领域的变革。”
深化改革,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的探索创新。近期正式启动的中国(上海)自由试验区,被业界视为新一轮改革实质性推进的标志。试验区在投资、金融、贸易和行政领域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虽然没有税收等政策优惠,但每天仍吸引近600人办理业务,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企业。“我们感到,自下而上推动改革的热情非常高。”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