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蔬菜、肉类、鸡蛋、粮食价格都在上涨。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涨了3.1%,令市场感到意外。同时,9月出口也意外的下跌了0.3%。那么,CPI与出口增长数据为何会让市场感到意外?经济数据中新的变化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未来物价会不会进入上涨的快车道?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财经评论马光远、张鸿共同评论。
如何解读9月重要经济数据?为什么说9月CPI微涨意义重大?我们又该如何看待9月外贸出口呈现负增长?下一步宏观经济走势到底该怎样去判断?
在山东安丘蒜姜交易市场,由于这两个月生姜价格上涨迅速,姜你军卷土重来,很多蔬菜贸易商到这里价格基本不用谈,马上成交提货,以防姜价继续走高。近一个多月,这个市场每天生姜的交易量在100吨左右,与两三个月前相比,日销量增加了50%。
姜在涨,其它菜价如何?
刘存领(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批发商):前几年要是这个季节,我们都去山东拉(菜)了,从山东往(北京)拉,现在一般的就是山东的往回拉,这个价格就调上去了。
采购者:(菜价)接受不了,太贵了。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最新物价数据,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1%。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8.9%,猪肉价格上涨5.9%,粮食价格上涨4%。
进入10月中旬,一系列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海关总署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9.07万亿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8%;进口9.01万亿元,同比增长7.3%;贸易顺差1.05万亿元。
郑跃声(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进入三季度,我国进出口10629.4亿美元,同比增速回升至6%,总体上呈现了低位企稳的态势。
朱民(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副总裁):我们做过分析,就是危机以前,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GDP增长波动的影响,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今天这个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GDP波动的影响,高达百分之七十,表明了外部经济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张鸿:蔬菜的涨幅已经快赶上北京房价的涨幅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也意外,因为我知道它肯定是比上个月要涨幅高,我没想到的有两点:第一,食品价格涨幅这么高,我平常也买菜,可能也习惯了这么多个月来它不断地涨,所以可能弱化了这个涨的敏感;第二,我没想到9月份自然灾害影响这么大,因为好像洪涝灾害,包括台风好像10月份以后发生的比较多,重要的是3其实是个心里线,就是上一次在3以上是两会以前。我隐约觉得不会超过3,所以我觉得应该是2.9,超过3了,我真的觉得挺意外。
我们在说天气的时候,如果说温度的话,它有环境温度,还有我们的体感温度,就是我们对观众做调查,很多人可能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3.1,可能感受的比这个高,为什么?因为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蔬菜涨的是18.9%,肉类是上涨了6.6,其中猪肉是5.9,然后鲜果是12.5,这都是远远超过3.1。其中蔬菜的涨幅已经快赶上北京房价的涨幅了。
马光远:如果连续三个月超过3% 那么就进入通胀时代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说市场的预测中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摇摆0.2到0.3个百分点,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在正常里面有一个不正常,就是超过3%,因为3%是一个心理界限,3%如果连续三个月的话,那么经济学上来讲的话,它就进入通胀时代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讲,物价怎么了?物价会何去何从?
第一个是已经进入了通胀,事实上从前几个月开始,物价新增涨价因素已经表现的比较明显,那么这个月3.1个百分点里面,2.3个百分点属于新增涨价因素。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物价上涨的趋势已经确立,特别是猪肉价格,我们看这个月涨了5.9个百分点。事实上一直在涨,猪肉价格目前的价位还没有处在高位,所以就这个来讲,第一,当然比预测的要高了一点;第二,它进入3%的点;第三,未来的趋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当然有季节性因素,比如说中秋。上个月,有一个种生姜的农民讲,他把生姜卖的有点快了,他以前的已经卖了,现在地里面的还没涨出来,他有点着急,说恨不得现在全部拔出来卖掉,说明“姜你军”又回来了。
应该来讲,事实上大家一直有一个误会,多年以来,在CPI的数据里面,如果分成农村和城市的话,农村的涨幅一般要高于城市。从2000年到2008年,城乡居民的CPI上涨是2.4,平均2.4,但是农村平均上涨2.7,城市只有2.1,差0.6个百分点。我们现在看到导致CPI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吃的,那么吃的农村都有,它的价格应该低,这是导致大家出现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农民收入的效应,包括在整个的生活水平里,那么吃穿用在农村,占他收入的比重要高于城市。包括农村的整个流通体系多年来是不健全的,那么这导致它价格的摩擦成本也是很高的。
张鸿:中国的通胀走势基本上和猪周期在一条线上.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经常说的恩格尔系数就是,你的吃的基本支出要占你整个支出的比重,农村人比城里人要高,一个是他需求高,第二就是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影响,蔬菜,吃的水果、肉类的价格,可能农村受影响的程度会高一些。农民处在低收入的时候,处在包括物流等等不畅通的时候,他受的影响特别吃亏就在于,如果说价格,菜价上涨的话,他的受益没那么高,但如果说这些上涨带来的副作用,他可能成本反而要增加得高。所以如果说农民有体感CPI的话,那他应该比城里人要感觉的更明显。
如果我们看中国的通胀走势,那基本上就和我们原来经常讲的猪周期是在一条线上,前后差不多,那这一次猪周期从什么时候开始?从5月份开始,所以如果猪周期是两三年的话,那就是说它上涨的周期其实刚刚开始,所以接下来的压力在哪呢?就是7,8月份,一般来说牛羊肉的消费会七上八下,就是牛羊肉在夏天的消费比较低,但是牛羊肉的涨幅今年一直是这样持续上涨。
马光远:从8月份开始 整个物价已经进入了上涨通道.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事实上我们年初制定的目标是3.5,所以大家因为在前9个月,现在是2.5,还有一个百分点的距离,应该说完成3.5的目标,目前我仍然是乐观的,但是在乐观里面应该有不乐观的因素,就是说四季度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大。当然我们很多时候谈到物价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这个因素,那个因素,但是冬天总会到来,每年都有春节,那我们要找一些特殊因素,那么今年最特殊的因素是什么?第一,我最担心的是掉以轻心,因为离政策目标还有距离;第二,事实上从上上个月开始,整个物价已经进入了上涨通道,我记得8月份是2.6,7月份是2.7,所以那时有很多人说物价又掉下来了,事实上从结构因素去分析,8月份,新增涨价因素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我担心大家看到3.1,感到有点意外,但是没有引起重视。
我觉得未来应该说,把稳物价仍然要作为一个重点任务,我记得克强总理谈到它的上线下线的时候,多次谈到物价的问题,也就是物价不能突破上线,我觉得应该落实到实处,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很多自然灾害,四季度会怎么样?四季度如果说严重的霜冻等等到来的话,对菜价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所以我觉得物价又回来了,重视物价的心理应该放到政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天平上。
张鸿:美国即便经济复苏 对外来的需求也没我们想象的高.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有一点意外,但是后来看了一下数据,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是去年9月份基数比较高;第二就是中秋节一放假,中国出口就影响了。但我其实是更加深层的担忧在哪?就是我们原来通常说,美国、欧洲这些国家,美国现在基本上算是复苏了,正在复苏当中,但是这个复苏对中国的出口的拉动是不是像原来我们的期望的那样?美国一复苏,对中国的需求就上来了,我们生产的东西就可以出口了,然后出口就增长了?现在我担心的是,美国越来越多的在自主复苏,就是它复苏了,它自己的制造业也在升级,可能对外来的需求没有那么高了,这样我们单纯的期望可能有点一厢情愿,美国现在就是复苏起来,对我们的出口拉动可能也没那么大。
经济到底接下来会怎么增长?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那可能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改革,现在我们看出口的影响其实是某种程度上我们自主的转型可能没转得那么好。所以包括PMI数据出来以后,国家统计局也说,我们看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但是这个复苏的迹象其实是有区别的。星期五还会有一个我们三季度整个的数据出来,出来以后,普遍的我们分析是,是有复苏,但是复苏是有区别的,就是国有企业会好一点,大型企业会好一点,但民营企业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马光远:中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是小概率事件.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今年事实上9月份这个数字很重要,因为今年以来我认为三架马车里面最不确定的就是进出口。一季度增长很好,但后来压缩了水分以后,二季度不怎么好看,三季度前两个月表现还不错,第三个月又下来,这说明什么?说明国际外部的环境仍然是不确定的,而且仍然很难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对出口本身在政策的扶持上,包括对出口企业随时的动态关注上,我觉得政策上一定要跟踪;另一方面,还是应该主动转型,不能寄希望于人家的感恩节、圣诞节等等来拉动我们的出口。今年整个以来,事实上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大家一方面不断地在强调我们的出口,另一方面,我们慢慢地在搞一些内需的工作。所以我认为这个月的数字下来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应该引起政策的警惕。
整体我倒没那么悲观,因为今年,首先我们的目标是7.5,我们现在仍然在7.5以上,三季度肯定比二季度好,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从PPI也能看出来,尽管已经连续19个月是负数,但是逐渐的在好转,所以我认为四季度,完成由负转正的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整体我仍然最后想跟大家说,一定告别8%这个数字,你拿8%来说事,任何成绩你都看不到,但是如果你看到7.5,7.5以上的就是好成绩,在好转,中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我认为是小概率事件。
这是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小企业的状况,民间资本的投资等等,刚才张鸿讲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不可能靠我们每一个月的数据观察来得到,我们可能五年六年以后,能够看到一个比较实质性的变化,但是所每一个月的变化,我认为这种变化会比较慢。
连平:CPI全年超过3%的可能性比较小 应该在2.6%左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四季度经济运行来看,从环比看,GDP应该还会进一步回升,所以总需求、内需和外需来看,都可能处在一个继续扩张的过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库存增加也会相对比较明显。这样一来,会拉动市场各方面的产品价格,包括对CPI也会有一个向上的推动。我们预期,可能四季度的CPI上升的幅度比市场原来的预期可能会来得高一点,不排除四季度还有些月份,CPI会超过3%,当然,总体是在3%左右来波动,CPI应该会再一个可控的目标范围内来波动,我们认为,全年超过3%的可能性比较小,应该是在2.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