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美国《外交》杂志:经济转型将助推中国对亚洲投资
|
|
|
2013-10-15 作者:关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美国《外交》杂志近日在一篇题为《更多特大工程?中国再平衡对亚洲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中说,繁荣的中国已经成为其相对贫穷的亚洲邻国的重要投资来源,中国的经济转型不仅不会导致企业海外投资减少,还会进一步鼓励这些活动,它作为亚洲地区主要投资来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的增长或许正在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亚洲的经济存在将有所减少。中国的繁荣所改变的远不仅自身:它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球,不管是富国,还是穷国。 但对于邻国而言,中国的繁荣还有一项特殊意义——它为那些相对贫穷的经济体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效仿中国的机遇。 特大工程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大特色:大型水坝、高速铁路网、公路、矿山、港口。中国向南亚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有时还提供劳动力,帮助它们进行自己远没有能力去建设的工程。用这种方式,中国使那些国家也能拥有宏伟的基础设施。 中国企业,通常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一直在参与数百个地区工程。这些工程通常是在中国有战略利益的地方实施,如可以获取重要资源的地方。这与“双赢”类似,至少在理论上如此:中国实现了其地区目标,而它的伙伴们获得了原本没有能力获得的基础设施和收入。 这些在邻国的投资与中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模式有着重大区别。虽然中国确实在欧洲和美国大量投资,但它在那里的活动,从本质上说一直是合作性的:收购或入股能够产生价值的公司。相比之下,中国的地区投资通常是多面的,包括促进能源安全、获取原材料、获得利益、为中国赢得好名声或对当地政权产生影响的“外交工程”等。 然而,中国在发展中的亚洲刚刚建立起来的出资人、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地位可能不得不发生变化。为了实现经济进一步平衡,中国正在放弃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新经济模式会扩大、减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北京的地区投资活动呢?或者,如果像某些人预测的那样,中国经济再平衡演变成一场危机,而不是管理得当的转型,中国国企还有资金和信心维持那些雄心勃勃的地区利益吗? 很显然,中国将经历某种严重的经济创伤,政府已经开始解决该国不断增长的债务、工业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问题。一些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将会关闭,其他企业将获得救助。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仍对中国保持健康增长抱有信心。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局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认为,中国政府制定的7.5%的增长目标很有可能实现。 美国环球通视公司首席亚太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也认为,中国今年有望实现7.5%—7.8%的增长。虽然比斯瓦斯称,解决债务问题和纠正金融系统缺陷对北京意味着重大挑战,但他预测,中国未来3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只有1/4。 因此,不管中国经济在未来5年或10年呈现何种状态,它都将继续增长,并有可能保持健康的增速。庄巨忠说,这意味着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只会更多。他强调,中国前段时间出现的银行间拆借危机说明银行系统存在问题,但并不是说中国的企业缺少海外投资资金。当然,一些国有企业债务沉重,但还有很多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财务状况良好。有鉴于此,即使中国的GDP增长放缓,该国的那些最有实力的企业仍然有继续在亚洲投资的经济实力。 此外,中国在本地区的高调投资掩盖了其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仍相对较低的事实。中国2011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746亿美元,仅占GDP的不足1%。因此,中国还可以在更多经济部门大有作为。比斯瓦斯说,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直偏重在资源、建筑和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他预测,未来10年,中国企业在电子、通讯、金融、汽车等其他领域的海外投资将会增多。中国品牌的持续发展,也很有可能帮助它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经济转型非但不会导致企业海外投资减少,还会进一步鼓励这些活动,目前已经进行的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上文提到的所有地区投资,都是中国把以向西方出口廉价制成品为主的旧经济模式,转变为新经济模式战略的一部分。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加强,那些国家成为中国产品的更成熟市场,并最终成为中国价值链的一部分。北京还希望减少在国内的无效投资,把更多资金投到能够带来利润的海外。 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地区特大工程,只是它在两位数增幅的飘飘然日子里的一种炫耀,这种想法可以收起来了。作为一个地区投资者,中国还只是在热身。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