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互通格局有利于亚太繁荣
2013-10-14   作者:王成至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字号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亚太地区似乎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在世界经济难以走出衰退阴影的背景下,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区域内各经济体对增进区域合作的要求愈加强烈,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另一方面,区域内各国的关系更趋复杂,表现为海洋争端尖锐化、军备竞赛加剧、围绕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模式分歧增多,这其中既有世界大国为维护全球霸权而进行战略重心调整的因素,也有本地区各国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利益冲突因素。

  在日前于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抓住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同时应对发展进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之日起,亚太经合组织就承载着推动本地区以及全球发展的重要使命。时至今日,该组织在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区域合作及和平稳定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亚太各经济体对于区域一体化应当遵循何种模式尚难形成共识,对于究竟以“10+3”“10+6”,还是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为基础框架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亚太经合组织在各方眼中未必尽如人意,但无疑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一个合作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对更理想的合作模式进行充分酝酿,并为其最终产生创造条件。

  作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一,中国是亚太经济合作、特别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受益者。中国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必须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做出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国家担心亚太经济合作的深化会导致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扩大,进而危及本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因此对任何可能产生这种局面的地区合作模式都采取排斥态度,例如有关国家围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就刻意将中国拒之门外。在西方经济回暖乏力、国际金融体系因美国债务问题而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推动亚太大市场建设,探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既有助于维持亚太地区的发展势头,又有利于消除“10+3”模式带来的对“中国主导作用”的忧虑。这种稳健的做法,对于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增进中国与亚太国家相互依赖、加强彼此相互信任和相互认同,都具有深远意义。

  有人把中国关于构建亚太大市场的提议,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立起来,从中引申出中美争夺亚太影响力的结论。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围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之所以进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有关发达国家无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力量对比的消长,企图继续通过操纵贸易规则,将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锁定在国际生产链的低端,但又缺乏真正的实力来推进自己的主张。而中国提出构建亚太互联互通格局,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上,为自己争取更多主动,从而带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循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开放透明、合作共赢的轨道前行。

  正是由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区域合作构想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才能够得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广泛支持,其主要精神被写进本次会议的共同宣言,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日本调高消费税恐蹈法国覆辙 2013-10-11
· 亚太股市涨跌互现 2013-10-11
· 互联互通格局铺成“通赢之路” 2013-10-10
· 习近平提出构建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2013-10-09
· 亚太如何当好全球引擎 2013-10-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