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集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并对下一步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进行了部署。随着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建立及实施,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渐行渐近,开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从中央银行提供利率基准到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转变过程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过去,受管制利率约束,面对高风险客户,金融机构难以较大幅度提高利率定价水平,以覆盖风险。而在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资金来源成本和客户风险情况实施自主定价,确保利率覆盖风险,提高了经营灵活性。但同时,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也取消了过去多年来对利差的保护。随着贷款利率下限放开,金融机构在大客户上的收益将会明显收窄。可见,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是金融市场制度的变革,更是金融市场业务结构和竞争态势的一次大洗牌。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自律必然是利率市场化能否稳妥推进的重要支柱。这是因为,行业自律是市场行为,与利率市场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可以有效减少市场混乱行为发生。特别是大银行针对最优质客户的最优贷款利率,起到了市场定价锚的作用,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提供参考,又可以发挥类似中央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作用。同时,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也可通过业务协调与沟通,及时发现少数金融机构盲目定价等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为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在中央银行主导下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工作机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但也应该看到,行业自律机制完全发挥作用,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适当干预。这些年,我国成立了不少的行业自律机构,对净化市场竞争风气有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行业成员缺乏自我约束情况。由于我国金融机构数量众多,经营理念各有不同,且金融机构层次与分支机构多,不排除会有部分金融机构部分分支机构会发生违反行业自律情况,且难以通过行业自律进行约束并纠正。出现这些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业务规模扩张的冲动。因此,若存款利率管制放开,不排除会存在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为维持经营,可能会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扰乱市场资金分布与流动,增加金融市场运行风险。由此可见,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在会议中提到的:“将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安排,对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采取一定的激励约束措施,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竞争格局大变革,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以形成内部资金定价底线,客户综合风险收益率等定价基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利率定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