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南区的居民在休闲广场健身运动。 |
|
|
|
市南区的居民在绿树环抱的社区10分钟健身圈中休闲锻炼。 资料照片 |
|
时大妈今年75岁了,和老头一起居住在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去年7月份她生病住院,不知怎的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集体带着礼品去医院看望她,让她又惊又喜。
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社区一条下水道污水管冻裂了,污水到处淌,社区居委会也是第一时间就得知此事,为居民找来了维修人员。
在青岛市市南区率先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社区工作的背景下,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发生。时大妈形象地比喻道:“在市南区,居委会就像一团火,党支部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走进市南区,一个个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幸福社区跃然记者眼前。
优化组织设置 服务基层群众
在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石油大厦工作的付大叔年近60岁,是位老党员。11年前,他所在的单位关停并转,导致他离原组织越来越远。但在市南区湛山街道石油大厦的“红色会所”,他“找到了组织”——付大叔不仅积极参加“红色会所”每月一次的党员讨论活动,而且还动员他所在的公司的“小年轻”们都来听听。
这个“红色会所”,就是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办事处为了推进党务、政务、社务工作向商务楼宇渗透而打造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平台,这一平台日前逐渐成为加强楼宇党建群团建设的载体,和楼宇企业、员工与政府联系的纽带。
据悉,目前市南区共有常住人口55万人,其中社区党员2.9万人,平均每个社区居民数量和党员数量分别超过8400人和450人。庞大的居民数量和党员数量在客观上增加了基层组织架构设置以及运行管理的难度,使得各个社区长期处于一种党组织条块分割、联系松散,领导难以深入基层,长期脱离群众的境况。
今年3月份,青岛市市南区发布强化区域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强社区组织、深化社区服务、创新社区管理。意见一出,青岛市市南区就马上着手落实,短短几个月,市南区的社区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街道层面,市南区全面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制,吸纳社区党委、驻街单位党委(总支)、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担任兼职委员;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委(总支)统一隶属街道党工委领导,加强对驻区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在社区层面,完善“两委一站”领导体制,调整完善区域化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书记由党员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吸纳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委员;街道选派副处级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并兼任社区工作站包站干部,强化社区党委的领导力和统筹力。优化社区工作站设置,社区工作站站长从专职社区工作者中选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将工作实绩与其选任、续用、晋级直接挂钩,强化站长对下负责的力度。
在社区以下,细化组织网络,以30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片区并建立片区党支部,以10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居民小组并建立楼院党小组,将社区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按居住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编入片区党支部和楼院党小组,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贯通、反应迅速的扁平化组织网络,基本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的领导。
坚持品牌引领 打造民生家园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市南区发展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应当在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进程中走在前列。
着眼于将社区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和幸福宜居的“民生家园”,市南区以“有困难,帮到家”服务品牌为引领,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单位和服务企业为主体,以居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优质高效、普惠均等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辖区55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推动为民服务由“分散”向“统筹”转变,市南区倾力打造了多方参与、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以“有困难,帮到家”品牌为统领,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首先,大力发展便捷化的政务服务,积极打造“区、街、站”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门服务、集中受理、后台分流、限时办结”的信息化全流程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全程代办、阳光服务、微笑服务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菜单式”、“代理式”高效便捷服务。
其次,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便民服务,建立市南区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家政保姆、居家养老、生活配送、家教托管等60余类400余项全天候便捷化服务;采取社区社会组织运作模式,在乐万家老年公寓、天山社区等建成6处社区养老爱心食堂,为500余位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偿送餐服务;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老人提供“送奶、送报、送家政、送爱心、送保险、送午餐”服务,受益老人已达5万余名,实现了全区独居和困难老人养老服务全覆盖。
最后,大力发展特色化的志愿服务,成立32支2万余人的义工队伍,积极开展“红飘带”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党员群众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主动性。
市南区还打造了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社区为民服务中心,推动服务载体由“建好”向“用好”转变。着眼于将优质为民服务资源用足用好,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场所利用率和群众受益率,市南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养老、助残、托幼、文化、体育、就业等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纳入社区中心。实现了包括药品销售“零差价”以及与地方医院“双向转诊”在内的8大类28项医疗服务在社区的全覆盖,让社区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群众。“我们湛江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复方甘草冲剂,两瓶才1.02元,在外面买,一瓶就得3.5元。”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明纪美说,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很受社区居民欢迎。
截至目前,市南区65个社区已基本建成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为服务群众搭建起广阔平台。“一套流程、一套表格、一个账户、一揽子监督”的资金使用管理体系和“议行分设”、“四责联动”的决策机制,市南区努力让专项经费使用过程成为尊重民意、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促进和谐的过程。从今年开始,市南区在原有居委会办公经费、片长和楼院长补贴、社区党建经费不变的基础上,依托市、区两级财政再为每个社区增加了20万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水平,建立运行有序、监管有力的社区经费管理机制,推动经费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为了指导基层用好经费,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市南区还专门研究制定了《市南区社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编写了《市南区社区经费使用管理指南》,确保社区工作经费运行有序、监管有力。
创新管理方式 维护社区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已成为各方利益的交汇地和各类矛盾的聚集地。如何协调社区矛盾、维护社区稳定,为每一位“社会人”提供安逸、平稳的社区环境,成了如今社区建设的头等大事。
对此,市南区坚持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作为市南区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根基,努力把社区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第一道“防线”。
每个社区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分复杂,变数也大,想要全面掌控社区秩序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网格化管理格局,将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楼院。市南区以社区“两委一站”工作体系为依托,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按照“楼院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片区,将辖区内“人、事、物、情”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由专门的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巡查、收集信息、反馈处理的工作,及时掌握群众的诉求,对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基本形成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社区网络建立起后,第二步就是要畅通信息收集反馈渠道,及时地将群众的意见向上反馈,让决策部署根植于民意。市南区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即时传达到党员和居民、基层重要信息即时上报领导和职能部门、涉及群众利益重大事项即时双向沟通”的要求,建立由片长、楼组长、志愿者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将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及时传达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信访代理站的作用,积极推广社区“民情日”等好的做法,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表达反馈机制,确保群众需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在社区之中,大大小小的矛盾不计其数,但是不能及时解决“小矛盾”就会变成“大矛盾”,“大矛盾”就会酿成破坏社区稳定的隐患。因此,完善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南区一方面完善区领导联系街道社区制度,通过实行“一线工作法”、“现场工作法”,一对一、面对面、客观全面地收集民意诉求,实打实地解决问题,真正把接触群众的过程变成团结群众、凝聚民心、提高水平的过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自治功能,总结推广“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和事佬”协会等经验做法,推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筑牢“率先发展”基层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青岛市为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强调、强化社区工作,把社区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载体,把服务管理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
青岛市市南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切实落实着各项,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社区工作,努力筑牢“率先科学发展”的基层基础,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2年,市南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区级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三项指标均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位。市南区现在已成为青岛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典型,同时也成了全市生活幸福感最高的地区之一。
“现在市南区居民无论平均素质,还是生活工作幸福感,都很高,可以说是小事儿不出楼院,大事儿不出社区,难事儿不出街道。”明纪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