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季末又恰逢国庆长假,市场对流动性紧缺的担忧有所加剧,甚至开始出现“钱荒”或将再次发生的声音。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短期资金紧张,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应对,且已经付诸实施。同时,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已经大为减缓,市场流动性不会出现急骤紧张,“钱荒”不会再度重演。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千亿元流动性
为满足季末节前市场资金需求,缓解紧张情绪,临近月末一周,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放量,向市场注入一千多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结束了此前连续多周的资金净回笼格局。
“央行通过灵活运用逆回购操作以维护市场资金利率平稳的意图和目的非常明显。”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宏波指出,特别是24日发行的6天期逆回购刚好本月30日到期,而26日的逆回购操作将在国庆节后到期,这些举措将极大缓解季末和节前资金压力。
数据显示,央行于9月24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操作,打破了此前7天或14天逆回购的惯例,交易量也创下了自2013年春节以来的新高。
但7天SHIBOR利率在25日下降后,26日依然上涨13.9个基点至4.055%,14天SHIBOR利率则延续9月中旬以来的上涨趋势,26日跳升38.85个基点至5.571%,显示市场的节前资金紧张情绪依然存在,跨月资金拆借趋于紧张。
为此,央行时隔一天再度出手。26日,央行再度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8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10%。央行同时对到期的三年期票据做了49亿元的续期。鉴于本周共有央票到期50亿元,逆回购到期180亿元,加上共计1680亿元的逆回购投放,则最终实现资金净投放1501亿元。
利率保持正常水平 市场资金相对充裕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放量效果已经显现。数据显示,目前各期限利率维持在正常水平。27日,虽然隔夜期利率小幅上涨3.57个基点至3.1477%,但7天期利率大幅下降40.90个基点至3.6460%,14天期利率的上涨幅度也大为下降,仅上涨8.18个基点。
分析人士指出,6月份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市场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预判出现偏差,而有了之前的教训,央行和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短期需求波动的管理均有了新的认识,都会更加谨慎对待季节性短期资金需求。除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保驾护航,目前外部流动性也相对宽裕,特别美国暂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QE)退出,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跨境资本的流出压力。
多年来,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国内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来源,而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在6、7月份连续负增长后首次由负转正,较上月增加273.2亿元。
“8月外汇占款已重回增长,9月份美联储又暂缓QE退出,加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确定,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大为减缓,甚至将重回流入态势,这将充裕我国市场流动性。”蔡宏波表示。
货币政策料将继续保持中性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短期逆回购的放量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放松和转向,货币政策料将继续保持中性,后期央行将继续频繁采取“短期逆回购操作+央票续做”,实现对市场流动性管理的“锁长放短”。
事实上,自7月份中下旬以来,央行在针对市场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逆回购操作的同时,已经多次对到期3年期央票进行了续作。对此,央行曾在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进行过充分解释,“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针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