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以来,社会各界对于城镇化的目标正逐渐形成共识。然而,对于具体的道路选择,比如地方政府是企望政策还是强调改革,是发展大城市还是建设小城镇,是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等问题,从政府到坊间仍存多重路径之争。
  重发展还是重改革?
  在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每一位地方主政者都面临着同样的选择题:是注重改革和创新,还是更倾向于要政策、上项目、搞建设?…【全文】
 
 精彩阅读
大城市还是小城镇?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延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思路,并更加注重小城镇建设。近日,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对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并提出了各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列为全国重点镇的目标。
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城市发展离不开政府,但要按照过去的行政区划搞城镇化一定是灾难。”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若是按照现在行政区划发展城镇化最后一定会出现“鬼城”,美国的“鬼城”是一个小村,而中国的是高楼大厦的“鬼城”,因为它不是按照经济规律来办的。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城市利用居住证制度设置学历、技能等新门槛已成为普遍现象,或者存在只改变户籍、未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和福利水平的“空转”现象。而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农民难以真正“走出去”和“留下来”,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试点中,甚至出现了原有城市户籍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
  门槛高 农民工身份难转变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性政策,居住证制度已在多地探索实行。据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材料,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北京等地都将居住证与在当地落户相挂钩。然而,居住证已经成为了农民工落户新限制。 …【全文】
 
 精彩阅读
负担重 地方财政力不能支
  户籍制度改革最终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需要社保、财税、土地政策等一系列改革配套。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城市不愿意放开户籍还有现实的考虑,主要就是因为地方财力难以承担农民工市民化的高成本
安居忧 进城农民难舍土地
  30多年前的城镇化发端于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此出现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仍是关键因素。
脱钩难 “逆城市化”现象显露
  因为农民市民化和土地财产权利挂钩,在重庆、成都等地的户籍改革试点中,出现了不少“逆城市化”的现象。一些农民工不愿意要城市的户口,甚至于很多原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以分得田地,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
 
 
  相对于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少地方仍旧陷入“重物轻人”的误区,城镇化“大跃进”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记者从多地调研了解到,很多地方借着城镇化的名义“圈地造城”,急于求成地改变城市面貌,结果演变成单纯的争项目、上工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大举涌入中小城市占地,地方债务风险和中小城市房地产泡沫问题令人担忧。
  冒进 地方热衷“造大城”“建新城”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城市规划缺乏想象力和品位,动辄想成为“东方小巴黎”、“中国威尼斯”,千城一面,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如果各地沉迷于“特大城市”等城市扩张路径之中,极有可能走上以前的老路。 …【全文】
 
 精彩阅读
隐忧 三四线城市泡沫激增
  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开发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一些大型房产商开始转战三四线城市。在雄厚资金实力的支撑下,一些三四线城市迅速进入“大盘时代”,以高档住宅社区、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新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风险 盲目建设或现“债务黑洞”
  专家提醒,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押宝”城镇化,地方融资平台主要抵押靠土地,还债付息靠卖地,一旦新城成空城、土地出让断续,极有可能出现地方债危机。
专家:人的城镇化是经济增长新动力
  经过此前30多年的城镇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城乡矛盾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需求拉动不足等诸多难题。专家认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以转变过去低成本扩张的“半城镇化”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