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大省河南已经涌现出1万多户规模种植的种粮大户。河南省统计局日前在全省40个县(市、区)中抽选了150个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专题调查,结果显示:规模种植的亩均收益高于散户近35%,而规模种植在200亩左右时效益最好。
调查显示,从单产水平看,2013年被调查的种粮大户因其在小麦生产经营管理上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高,取得了平均亩产821.7斤的较好收成,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9斤。另一方面,规模户生产投入因量大获得一定价格优惠及机械化率较高,也使得总体成本降低,亩均生产投入较散户低14.6%。一增一减之下,规模户的亩均收益高出散户34.6%。
另一方面,这次调查还发现,选取的150户规模种植面积从50亩到1000亩以上不等的种植户,通过比较规模在200亩左右时效益最佳。调查显示,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逐步降低,但当规模超过500亩后,亩均投入不减反增,当规模控制在300-500亩时亩均投入最少。
而从生产收益看,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低于200亩的规模户,单产水平较高。原因是当经营耕地面积在200亩左右时,一般情况下靠自己家庭的2-3个劳动力就能完成经营管理,当面积超过200亩时,要季节性雇工才能完成,而粮食生产的特点又决定了同一区域内用工非常集中。在当前土地不能全部连片且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多数生产还要靠人工来完成的情况下,过大规模的种粮,产出水平并不高。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调查统计,按国家最收购价测算,200亩左右的规模收益最好,亩均收益达444.9元。而50-100亩和1000亩以上的亩均收益相对较低。
兰考县种粮大户刘金平反映:“我资金紧张,没有大型机械,耕地有困难,希望政府在购买机械上给与帮助,另外浇地也有困难,希望政府能解决”。许多种粮大户都期盼在资金、贷款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
这次被调查的150个种粮大户,户均经营耕地518亩,户均地块21块,耕地比较分散。种粮大户希望在现有土地承包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确保土地连片和承包时间的延长。同时,希望政府加大技术、种植信息科学指导的支持力度,帮助拓宽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