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谋划构建区域金融安全网
|
新兴国家资金外流严重市场波动加剧
|
|
2013-09-05 作者:记者 张莫 李唐宁 王秋凤/北京 南宁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担忧在升温,构建区域性的金融安全网和防火墙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4日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和发展领袖论坛表示,受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影响,目前新兴市场存在资本外流的趋势,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以及股市下跌。建立一个区域金融安全网非常有必要。 实际上,东盟和中日韩“10+3”金融合作机制一直在不断发展。易纲在发言中指出,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的核心内容,近期各国央行已经将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规模从1200亿美元增加至2400亿美元。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论坛现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迫切性十分明显。受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可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增强的影响,东盟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 根据EPFR(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在8月21日至28日的一周内,其追踪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赎回资金都达到近9周的最高,其中,菲律宾股基创下了史上最高资金撤出额纪录,韩国股基的资金撤出额也达到年内第二高。而分国别来看,菲律宾股市8月下跌10.5%,印度尼西亚股市下跌11%,双双创出2008年10月雷曼兄弟刚刚破产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印度和印尼两国的货币也遭到抛售,过去四个多月来,印尼盾跌幅超11%,印度卢比下跌超过16%。 “印度、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新一次的亚洲金融危机。”曹远征说。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维护地区金融稳定,降低单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应当巩固和强化区域金融危机的防范机制。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救助过韩国、印尼和泰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4年信贷总额的80%将被欧元区占用。因此,一旦危机爆发,亚洲国家更需要自身的应急和救助机制。 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正是目前亚洲范围内主要的金融合作机制。2000年,在东盟和中日韩10+3财长会上,各方通过了《清迈倡议》,同意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2007年,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来实现清迈倡议多边化,即相关国家可承诺向该基金投入一定金额的储备资金,当某个国家面临外汇资金短缺困难时,其他国家可以帮助其缓解危机。 “尽管目前的机制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有人质疑该机制的规模和效率,但是,这种机制存在的本身就是对投机者的威慑,能够给金融市场以信心,而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高度依赖信心的市场。”中国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黄薇指出,《清迈倡议》从最早的“双边”发展到后来的“多边化”,目前该机制亟待进一步做实运行机构和资金。 “目前,各国承诺投入外汇储备库的资金并非放在一个统一的实体机构里进行管理,而是各国央行放在自身的库里,一旦发生危机,各国再按照自身承诺来救助出现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有一个缺陷,因为一旦发生危机,给各国的应对的时间非常短,临时注资可能影响救助效率。”黄薇说。 黄薇还表示,由于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仍未实体化,机制对于危机的监控功能也未能完全发挥。实际上,于201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的“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承担着对金融监测和预警危机的职责,但是由于清迈倡议更多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而未设立的实体,其预警危机的能力较弱。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表示,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范金融风险,还是强化多层次区域金融安全网,成立由中国主导的中国-东盟银行很有必要,应把创建中国-东盟银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