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2013-09-03   作者:安蓓 刘铮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字号

    进入8月以来,我国制造业、进出口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出现趋稳迹象,多家国际机构一改今年以来唱空中国的腔调,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面对海外大起大落式的评价,中国经济真正的形势是怎样的?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是否依然具有持续较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宏观经济仍在合理区间 趋稳向好迹象出现

  最新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这一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已连续第二个月明显反弹,达到51%,创年内新高。而此前公布的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也呈现环比加快。
  “先行指标说明我国经济在企稳,预计全年维持在7.5%左右的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是有把握的,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将是个不错的增长水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张晓晶说。
  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进入2013年,我国经济并未停住放缓的步伐。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5%,低于一季度的7.7%,也低于去年同期的7.6%,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再度出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说,从上半年经济增速、物价和就业情况看,宏观经济仍然在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既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也是我国主动调控的结果。速度的换挡是为调结构和促改革留出空间,切忌因为外界唱空的声音盲目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比较平稳,并未出现海外从唱空到唱多那样的大起大落。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预计三季度出现小幅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四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和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全年经济有可能呈现小幅“V”型走势。

  中长期潜在增速下降 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在我国经济出现趋稳、国际机构再度唱多中国经济的时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必须有清醒认识。
  “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接近10%的高增长阶段已经结束,进入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周期。另一方面,这种下滑不是没有底线的,外界担心中国经济会持续下行,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张晓晶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是内部和外部因素、短期和中长期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中长期看,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面临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全球化红利明显削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迅速回落等一系列挑战,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
  我国正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化解长期粗放增长积累矛盾的严峻考验,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下,经济自身的增长动能依然强劲。
  连平说,从投资看,中国的人均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概是日本和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公共服务、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投资空间巨大。从消费看,我国低收入人群规模依然很大,未来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是拉动消费的强劲动力。
  牛犁说,从短期看,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和困难时期,尚未走出这一轮经济下行周期,全球经济转暖后有望好转。中长期看,在告别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后,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7%至8%的增速是有可能的。

  稳增长结合调结构促改革 寄望改革激发动力

  目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度调整,复苏艰难曲折,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正处于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错综复杂的因素在增加。内需不振、产能过剩、财政增收减慢、地方债务偏高等,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更多难题。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近两个月来,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负小微企业、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王军将这些称之为“升级版”的投资和消费拉动措施。“这些措施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积极作用,更加侧重于从供给层面提升经济发展潜力,通过体制改革释放活力。”
  今年以来,改革在各个领域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继续深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推向全国。
  牛犁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有待通过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未来两方面改革尤为重要,一个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个是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这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
  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动力依然来自改革。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人们期待,会议勾画的改革蓝图将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书摘]暴富中国:繁荣抑或陷阱? 2013-09-02
· 以人文情怀记录经济大时代 2013-09-02
· 外围忧患再起中国经济能否一枝独秀? 2013-08-28
· 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2013-08-28
· 政策与改革协同发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8-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