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外媒认为中国经济不断出现“企稳佳兆”
2013-08-22   作者:辛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外媒对中国7月经济数据持续保持高度关注,认为中国经济不断释出积极信号,在多月连续放缓之后出现“企稳佳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经济不断增加的稳定性缓解了对新刺激的需要》的文章,该文认为:随着工业产出和零售不断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受到控制,有数据显示,中国正在回到经济年增速7.5%的轨道。
  由于一系列官方数据显示经济活动进一步稳定,投资者预计,中国经济对新的政策性刺激的需求减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出口导向的工厂部门以今年来的最快速度增长。7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9.7%,而6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8.9%。今年1-7月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这巩固了国内经济活动。
  通货膨胀也保持遏制状态,上月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低于分析家预期。
  零售增长依然保持在两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3.2%,这意味着消费者开支比较稳定。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7月份的数据确证了我们的看法,即中国政府不会被迫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刺激短期增长。”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对于信贷紧缩具有适应力,并且已经稳定下来”。
  总体来说,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找到它所需的轨道以达到政府7.5%的年增长目标。这还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下降,从而为政府提供经济所需的政策支持赋予了空间。
  美国银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经济学家陆挺建议,如果需要助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可以考虑支持社会保障性住房、铁路、环境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IT等领域的投资。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报道题为《中国经济再现企稳迹象》,摘要如下:
  在美国经济稳步改善和欧洲经济逐渐摆脱衰退之际,连续放缓六个月之久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企稳佳兆,这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8月8日公布的7月份贸易数据表明,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强于预期,使制造业这架中国经济的关键引擎继续轰鸣。同样重要的是进口的超预期增长,进口飙升意味着中国内需正在增强。
  先于贸易数据在上周发布的制造业调查也显示中国7月份制造业活动温和扩张。
  从近期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已在第二季度触底,因此外界猜测,今年余下的几个月中国经济将稳步扩张。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今年实现7.5%的政府目标。
  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中国总算传来好消息。美银美林经济学家也在报告中说,7月份贸易数据为中国经济前景改善的论断提供了佐证。
  中国经济数据在公布之初鼓舞了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高度敏感的澳元兑美元上涨,铜价格也上扬。
  经济学家表示,现在断言中国经济最糟糕的日子已经结束为时尚早。侧重于中小企业的其他制造业指标仍显示7月份制造业情况恶化。
  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7月份数据当然是积极的,它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暂时企稳,但它不会改变中期前景。他说,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种大规模刺激政策没有再出现,但中国政府还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促成了经济的企稳。
  路透社报道题为《中国通胀温和调结构还将延续 政策面难有大动作》,文章指出:
  中国7月CPI涨幅温和,PPI环比降幅收窄也进一步传递经济底部企稳信号。未来通胀预计将在可控范围内继续温和上行,政策宽松方面难有大的期待,调结构还会延续。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薛鹤翔评论说,“CPI波澜不惊,尚未入政策法眼。”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也表示,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不再提“控通胀”,表明对通胀的担忧有所减轻。
  谢亚轩认为,PPI环比降幅收窄,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和原油价格小幅回升,以及政府稳增长举措带动企业预期改善、补库存行为有所回暖。
  中国政府近月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已经成功稳住市场预期,这从官方制造业PMI逆季节小幅回升、以及7月进出口同比双双转为正增长即可看出。
  分析师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在低位运行,通胀温和则为政府大力调结构提供空间。在经济慢慢企稳之际,政策面恐怕难有大的作为,领导层料将延续既定步调、谨慎推进改革。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尤宏业表示,“短期来看,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转向乐观了,起点也许就是7月中上旬。”
  几个月前还有一些金融媒体坚持认为中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但现在可以说这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都将超过8%,而西方发达国家仍未找到摆脱危机的办法。
  随着中国在多个大陆迅速拓展经贸合作关系,可以预言几年内,中国将与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等重要新兴经济体一道,开启终结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单极霸权的进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市场预期美联储退出QE 中国经济四大"缓冲器"可御险 2013-08-21
· 隐性担保是中国经济最大风险 2013-08-16
· 健康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 2013-08-16
· 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预判何以分化 2013-08-16
· 外媒屡唱空中国经济 专家称“崩溃论”毫无道理 2013-08-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