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管机构几个月来一直试图勒紧银行的信贷缰绳,不久前发生的“钱荒”就是对银行过度扩张的一个警告。不过银行也在想方设法绕过监管限制,通过越来越复杂的交易让贷款水龙头大开。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银行的最新动作是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企业贷款包装成风险较低的银行间贷款。这使得银行可以绕过贷款额度限制,但同时也使银行面临隐性的巨亏风险。
这类交易通常被归入信托受益权转让交易,因为贷款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在银行间转让。分析人士估计,通过此类交易发放的贷款规模高达人民币2万亿元。中小银行是此类交易的主力军,它们也恰恰是中国央行6月份信贷紧缩的目标。
惠誉中国银行业分析师朱夏莲表示,让她担心的是,银行规避监管的方法越来越复杂;如果这些敞口遇到问题,将很难解决。分析师和对信托受益权转让交易持批评态度的人表示,这类交易中贷款的质量一般低于常规贷款,而且通常流向被政府视为需要控制信贷投放的企业,包括造船企业、钢铁生产企业和地方政府。CIMB分析师在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这类贷款的审批标准相比常规贷款更为宽松,风险覆盖较为薄弱,贷后管理也不完善,可能给中资银行带来更大的信贷风险。
经纪公司Religare Institutional Research的分析师Sophie
Jiang表示,若监管机构强迫银行把这类贷款的真正风险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将遭遇损失。他认为,眼下不会把这类贷款推到银行资产负债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