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发模式:全产业链打造区域经济新样本
2013-08-21   作者:记者 陆敏/福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酷暑的闽东骄阳似火,古田生态产业示范园里,一垄垄新西兰猕猴桃树上,累累果实压满枝头。正在田里忙碌的吉巷乡坂中村村民高老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个园地一共引进了7个新西兰猕猴桃新品种,其中两个已引种成功,亩产可达3000至4000公斤,收入在4万元左右。猕猴桃树下,五味子等中草药植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高老汉兴致勃勃地说,这里正在尝试新型的立体种植。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种植业园区,而是一个以生物科技为引领,以新型农源型工业为依托,由“生物资源——生物科技——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组成的全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作为中国科协发起的“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首批落地项目,来自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新西兰的安发国际集团,应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对中国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进行高科技精深加工转化,使农业资源原料价值成十倍二十倍、甚至五十倍以上地增值,通过对资源的高效益利用来实现对农业的反哺。这种以新型农源型工业为核心打造的全产业链模式,被福建社科院课题组总结为“安发模式”,引起福建省和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与温州模式、顺德模式、大寨模式等靠转移农业人口、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增收的模式不同,“安发模式”的启示是:农民增收不一定要离开农业和农村,对于资源优势地区而言,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

  中药材大省“卖资源”难以为继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是中药材大省,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2%,药材人工种植业有较好基础,种植面积上万亩的中药材有10余种,其中凹叶厚朴、南方红豆杉、雷公藤、太子参、短葶山麦冬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11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4万公顷,种植环节产值18亿元。
  然而,由于加工业滞后,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福建全省年销售过亿元的药业企业仅9家,工业产值只有45亿元,深加工对资源产业的总体贡献率仅2.5倍,良好的资源禀赋并没能使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以“食用菌之乡”古田县的药食用菌为例,2012年总产量达70万吨(鲜重),但全行业产值仅36.8亿元,平均每公斤5.26元,卖的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假设该县药食用菌初级产品有三成实现10倍增值量的精深加工转化,那么每年产值规模可增加100亿元。深加工上不去,食用菌大县永远无法成为食用菌强县。
  靠传统的“卖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已经难以为继,要突破区域资源产业困境,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而其中的核心环节,即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多层次生物经济创造兆亿商机

  在GAP现代示范种植园的真菌种植房,种类繁多的菌类植物正在破土生长。记者唯一认得的灵芝像花朵一样盛开,千姿百态。这些过去遍布山野、在农民眼里“不值钱”的菌类植物,到了国际著名真菌学家高益槐手里,经过他发明的低温活性提取技术,摇身变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成为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天然药品、功能食品、精细化工原料和生态有机肥料等健康产品。
  “中国各地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食用上,价值难以体现。”高益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我国30%以上重工业原料、60%以上轻工业原料以及90%以上纺织业原料都采用生物原料,因此,农业产业是中国工业的基础产业。“生物资源原料加工可带动食品业、医药业、轻工业及第三产业等众多产业,多层次的生物产业形成一系列生物制品后,进入市场将创造兆亿商机。”
  高益槐是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在该国主持药、食用菌开发应用课题,不仅破解了香菇、灵芝等真菌的药效成分结构和精华成分提取方法,还成功发现灵芝中最珍贵的药用成分——多糖D6,并运用低温水醇酶提取法成功提取,在全球首创实现了不同多糖成分的药性兼容和互补,获得多项国际嘉奖和发明专利。
  从小在古田农村长大的高益槐于2005年5月应福建省政府的邀请,斥资2000万美元建立安发国际(福建)生物科技园区项目。这一项目连接了从农业种植到科技研发到提取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后,再通过集团的品牌优势和国际化销售网络,完成与国内外市场的终端对接。目前该项目已连续三年实现产值、销售、税收同步翻番,2012年产值达5.1亿元,缴纳税收2100万元。
  在生物科技园尚处建设阶段的提取车间里,《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各项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几个巨大的密封提取罐已经安装完毕,即将投产。高益槐教授告诉记者,采用低温低压提取技术不仅能完整保留菌类的生物活性,也使得生产工艺更为安全稳定。当然,这也意味着技术上更为先进。
  在“生物资源——生物科技——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的全产业链条中,高端的生物科技与低端的种植业得以成功对接。为了保持科技领先地位,安发集团在多糖组学领域组建了具有世界水准的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吸纳了一批国际顶尖技术专家,仅中国公司研发团队中教授、副教授级专家就有20多人。中国公司年科研经费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可研发5项以上原创性发明专利,转化10项以上新开发产品。

  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福建省社科院课题组的专家认为,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产业链或者产业群的形成,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快速成长的能力,并有助于产业集聚发展,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提升。从这个层面看,“安发模式”已经具备了这一重要的产业特征。
  由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安发产品对农林牧渔资源需求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年增长率都达到100%以上,去年安发共收购农林牧渔资源原料1万吨多(鲜品),收购价3200多万元,资源平均增值率达到15倍以上。
  “按照中药材道地化原则,我们在中国的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区域布局,建立起20多个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高益槐说。去年,安发以平均高于市场价10%的合同保护价形式收购农林牧渔资源原料1万吨多(鲜品),涉及品种近120多个,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上千户农户参与配套生产,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以上。
  对资源原料的大量采购,大大推动了产地原料价格的上涨。村民高老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10年前,柘荣太子参每公斤卖不到40元,现在涨到300多元;绞股蓝几年前每公斤不过二三十元,现在卖到了100多元。
  据估算,到“十二五”末,安发的市场规模可达到50亿元,每年将消耗10万多吨(鲜重)农业资源原料,原料收购价可达到3亿元以上,将带动80至100个标准化原料基地参与配套生产,带动农户直接增收2亿元以上。

  建议设立生物经济发展专项基金

  21世纪是生物科技时代,中国作为世界品种资源最丰富和保护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全方位部署生物经济战略正当其时。在一些学者看来,政府无疑应在这场生物革命中担当起部署策划和先行者的重要角色。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和培育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极其关键,特别是像生物科技产业开发时间长、投入大、风险高。”福建省社科院课题组组长魏澄荣认为,政府应把生物经济纳入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区域经济的主体产业,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在示范推广、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高益槐建议,建立生物经济发展专项基金。
  此外,由于各地区产业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不一致,生物科技特别是深加工和生物转化技术普遍缺乏,高益槐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队伍,考察调研各地特色生物资源使用价值的可行性和方案,布局建设区域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开创出适合当地优势资源特点的新型高效生物产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绿色之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3-07-08
· 光伏补贴新政最快月底出 利好全产业链 2013-06-17
·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3-05-31
· 区域经济规划频获批不足为忧 2012-09-28
· 区域经济发展需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2012-09-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