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江两岸 鹰潭日报 许志平/摄 |
|
|
|
鹰潭市交通区位图 |
|
趁休息日我乘坐城际公交,到信江新区高铁站施工工地看望中学同学秦铁军。天热,顺便送些西瓜犒劳一下这位筑路大军的工程师。
铁军是铁路世家。常听他说,大约在1935年的时候,他老爷爷就在鹰潭浙赣铁路修建时做过工,从此以后他们一家几代人就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年,爷爷参加了鹰厦铁路的修建,并成为了一名正式的铁路工人;鹰潭升格为省辖市后,父亲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鹰西客站的建设;他自己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铁路工程段工作,后考入铁道学院学习,毕业后他放弃留在大都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他眷恋的故乡鹰潭,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
铁军说,可以这样讲,我们全家既是鹰潭铁路发展的建设者、也是鹰潭城市变迁的见证人……
历史悠久的鹰潭,因水运而繁忙,因铁路而腾飞
铁军的选择我是能理解的,因为我也是“老鹰潭”,对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鹰潭的过去与今天不禁在眼前一幕幕闪过。
鹰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早在三千五百年前的商代中晚期,这里就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现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角山古窑址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反响。窑址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贸易化的专业性陶瓷生产基地,对研究中国早期窑业生产及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两千五百年前的古越人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留下了悬崖墓葬这一千古难解之谜。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几百件珍贵文物,改写了中国的纺织史、音乐史。
一千九百年前张道陵在这里创立中国道教,并传承63代,统领天下道教事。这里曾经是宫观林立、道士云集,成为世界公认的“昼夜长明羽人国”的道教祖庭。
南宋时期的理学家陆九渊,在这里结庐创建“象山精舍”,他的“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的论断,使他成为我国“心学”宗师,从学者络绎不绝……
但尽管如此,当年的鹰潭仍然是个小地方。一条宽宽的河流在小镇北边划了一个弧形,形成一个天然的良港,水运较为繁忙。港口的龙头山下有一深潭,“雄鹰舞其上,涟漪兴其中”,鹰潭由此而得名。
夏商周时,这里属于古扬州地,唐朝以来一直属贵溪辖地,称鹰潭坊;明万历年间曾设神前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鹰潭巡检司;同治三年(1864年)设鹰潭镇,仍是贵溪县管辖的一个乡级镇。1935年12月,浙赣铁路修到了鹰潭,使这个原本靠水运小有名气的小镇平添了不少热闹。大文豪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写到了在鹰潭的所见所闻:火车一清早到鹰潭,等行李领出,公路汽车早开走了。这镇上唯一像样的旅馆挂牌“客满”,只好住在一家小店里。
鹰厦铁路的建设,使这座小镇的兴盛进入了快车道。1955年2月,王震将军率20万大军开山凿洞、架桥铺轨,到1957年4月12日,全长697.7公里的鹰厦铁路竣工通车。这是此后几十年来我国唯一入闽的铁路通道,大量的人员、物资在这里过往流通;许多筑路的铁道兵就地转业成了铁路人,不少来自福建各地的民工也留下来成了当地居民。紧接着,原建于1935年的后停建达32年的皖赣铁路开始重建,1973年南昌至乐平分段通车,1984年6月1日全线通车。从此,鹰潭这个小镇成了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的中枢和交通重镇。一时间,鹰潭膨胀了,当地出现了铁路人多、外地人多、军人多的“三多”现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共同工作生活,使鹰潭成了一个盛行普通话而难得讲方言的地方。
随着全国最大的火车车辆编组站之一的鹰东编组站、全国五大货场之一的鹰南货运站、江西省境内唯一的特等站鹰西客站的相继建成,鹰潭已然成为我国举足轻重的交通枢纽。鹰潭也因此被国务院批准为甲级对外开放城市。1985年2月,小平同志视察鹰潭后也不无感慨地称道“鹰潭是个好口子”。
交通的日益通畅、人流与物流的不断聚集,鹰潭无论在行政级别上还是在区划面积上,都实现了“三级跳”:1956年12月由乡级小镇升格为县级镇,隶属上饶专区,周边部分乡村划归鹰潭管辖;1979年3月,鹰潭镇改为县级鹰潭市;1983年7月27日,升格为省辖市,原鹰潭市境置月湖区,上饶地区划出贵溪、余江归鹰潭管辖。鹰潭从此大步走向江西的经济中心城市。
火车拉来的城市,从一个小镇发展为魅力无穷的绿色世界铜都
鹰潭升格为省辖市刚刚30个春秋。“三十而立”,鹰潭长大了、“长高”了、变靓了。现在的鹰潭,满目葱茏、高楼林立,街道井然、车水马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心思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型工业、旅游、商贸之城。这里再也不是钱钟书先生笔下“窄街两面是房屋,太阳轻易不会照进楼下的茶座。门口桌子上,一叠饭碗,大碟子里几块半生半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那番景象了。
鹰潭依托大铜业带来大发展,撬动着经济做强做大。前不久出炉的全球最具权威的知名财经杂志《财富》发布,2013年世界500强中,鹰潭的江铜集团公司以278.7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上榜,结束了江西省无世界500强本土企业的历史。而江铜公司就是瞄准了鹰潭的铁路交通优势有利于其成长、发展,于1979年6月落户鹰潭这块风水宝地的。
鹰潭的决策者是敏锐、智慧和有气魄的。他们依托江铜,把铜产业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育,几十年不遗余力,使鹰潭不断强大起来,而且还适时提出“1+6”产业作为经济主战场的核心。即努力打造世界级铜精深加工基地的同时,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水工产业基地、国内一流的节能照明电器产业基地、区域性机械装备制造业转移首选地、区域性新能源材料示范基地、国内知名大健康产业基地、国内独具特色的创意制造产业基地,以促进工业产业集聚、经济核心竞争力增强。
鹰潭的人民是勤勉、努力和能干的。经过10几年的栉风沐雨和血汗拼搏,硬是把一个荒芜的红石岗,建设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产业成为全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元”产业,综合指标列全省近百个工业园区前十强。瑞兴铜业公司郑总说,鹰潭是首批“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我从浙江到这里创业已经10年了,借着铜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自己干得也很开心。
依托铁路、公路交通的大动脉促进大开放,是鹰潭市的既定方针。所以,“大物流”是鹰潭经济发展格局中始终不可或缺的引擎。海铁联运、建设无水港、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区域物流节点城市,是鹰潭做大城市和发展物流业的主要方略和追求的目标。鹰潭正凭借朝发夕至的列车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把经济发展的触角伸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鹰潭的经济活动可谓风生水起。
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发展“大旅游”也是鹰潭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抓手。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人文历史丰富,而且山因水活、水因山媚。自1996年7月26日首趟上海至龙虎山旅游专列开进鹰潭,福州、厦门、合肥、无锡、武汉等地至龙虎山的旅游专列便纷至沓来,龙虎山成为了华东地区旅游的热点景区,鹰潭的旅游业也开创了新境界。在大力保护和科学规划下,龙虎山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桂冠,鹰潭也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称号。鹰潭的旅游业得到了交通的助推,旅游业也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兴旺。
现在,市中心建成区面积已是30年前建市时的4.4倍,主城区常住人口由1949年不足5000人,到现在已超过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9.4%,高于全省近4个百分点,城市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美。
一半山水一半城,满城山水满城春。市规划局李书记说,鹰潭城市规划建设在大手笔、大项目、大建设的同时,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月湖岩湿地公园、西湖湿地公园、体育公园、月牙湖公园、白鹭公园、枫山植物园等,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尤其是鹰潭公园沿江向东、绵延5公里的滨江绿色长廊,像一缕丝绦把鹰潭公园、东湖公园、梅园公园三颗绿宝石串联在一起,回廊蜿蜒、曲径通幽,白天绿树婆娑、夜晚彩灯摇曳,健身、休闲的市民如痴如醉。
鹰潭在加快中心城区新一轮扩容的基础上,又加速推进“一核、两轴、多点”的城镇体系建设,还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主城区到副城“15分钟城市生活圈”。家住贵溪的王女士说,她每天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乘坐贵溪至鹰潭的K1路城际公交车,20分钟就可以到位于鹰潭市区的超市上班,十分方便。
鹰潭的明天搭上“高速铁路”,更加快捷、令人憧憬
“一江两岸、一体两翼”,是这座以“鹰”命名的城市的发展架构。信江新区就是建设一江两岸、城市北扩的主战场。投资5亿元的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相继通车,两岸已变通途,新区“三纵三横”路网已经建成,一座座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美丽新城正在向世人款款走来。
鹰潭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全市人民正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战略要求,以建设绿色世界铜都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决战工业5000亿;以建设全国性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为目标,三年内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以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丹霞-道教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休闲业;以构建“生态开放组团式”城市结构为取向,积极创建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把鹰潭建设成为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
铁军参与建设的高速铁路新客站,就在信江新区的北端,明年就要通车了。他兴奋地告诉我,高铁通车后,鹰潭的旅客和货物列车吞吐量将大大提升,与周边经济区的连接也将大大提速,鹰潭城市的发展就将步入高铁时代。
临别时,铁军还欣喜地告诉我,他儿子正在中国铁道学院读博,明年就要毕业了,儿子已经决定回到鹰潭,继续从事铁路建设,把父辈的事业进行到底,为新鹰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以回馈这座养育我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