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刚于今年摘帽的西藏珠峰发布了最新中报。据中报显示,公司201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58.4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78.0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珠峰201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38.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9.2%。“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如果不重组就只有破产一途。”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从西藏珠峰历年业绩来看,公司想要翻身只能靠重组一途,但从公告来看,公司的重组进程并不顺利。
西藏珠峰主营业务亏损
据了解,西藏珠峰自2000年上市后,在2002年即陷入亏损,此后,公司的报表就再也没有变好。
记者查阅西藏珠峰历年报表发现,公司从2002年一季度开始至今大多数季度皆为亏损。更令人惊讶的是,公司多年来,无论前三季度亏损多少,公司总会在关键年度及时扭亏。
据统计数据显示,西藏珠峰继2002年和2003年亏损后,于2004年及时扭亏,得以保壳。继2004年扭亏后,公司陆续于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报亏。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公司历年公告的报表常常出现前三季度报亏,然而到了年末却突然扭亏的情况。如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皆是如此。
尤其是2004年和2012年这两年,西藏珠峰皆是面临着连续两年亏损再不扭亏就将暂停上市的风险,而公司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及时扭亏。
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司能够及时扭亏,应该是获得其他营业外收入才得以保壳。据资料显示,2004年,西藏珠峰牵涉走私摩托车及偷逃8亿余元税款,尔后塔城国际于当年12月入主转型矿产企业。但公司于2006年斥资1.6亿元收购了西部矿业旗下锌冶炼生产系统及西部铟业51%的股权之后,这项收购直接导致公司持续亏损,而且引发大量关联交易。
有分析认为,公司主营业务不振,并因连年亏损而挂星,虽然公司于2012年靠债务重组利得和出售债权收入等营业务外收入得以扭亏并且摘星,但公司的主营业务仍难挑大梁,公司缺乏持续经营能力。
重组资产值调低13亿元
从上述可见,西藏珠峰的出路只有重组一途可走,但是,公司的重组之路并不好走。
回顾公司的重组历程,2011年7月,西藏珠峰抛出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购买塔中矿业100%股权,但此后因东方外贸的关系,这次重组没能持续下去。此后,公司又于2013年再次抛出重组预案,仍拟继续收购塔中矿业。
据公司2013年新推出的重组草案显示,公司拟增发4.95亿股,购买塔中矿业100%股权,交易价格为31.51亿元。相比2011年7月6日重组预案评估的45亿元,减少了13.49亿元。对此,评估机构给出的解释是,“锌金属价格的下跌”。
有报道质疑,13亿元的跌值显然有些多。报道指出,中航证券披露塔中矿业2010年实现利润为1756万元,而中银国际披露数据为912万元,相差844万元之巨。这两个现象不禁令人怀疑,为何中银国际一直在压低塔中矿业的估值?不仅如此,西藏珠峰同时还被质疑“刻意隐瞒塔中矿业库存”。根据塔中矿业2012年审计报告,该公司库存商品显示为零。这种零库存的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难道塔中矿业不再营业了吗?
与此同时,有市场人士认为,“海成系”刻意压低塔中矿业价格,使得东方外贸可以以极低价格购得,补偿东方外贸这几年讨债不得的损失。
西藏珠峰的实际控制人为黄瑛,其持有上海海成资源(集团)有限公司80%的股权。据报道,海成系与东方外贸的债务纠纷始于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成集团提供的西部矿业质押物价值缩水,海成集团追加补充担保,将其持有的塔中矿业92%股权质押予东方外贸。由于海成集团资金不足以支付此巨额欠款,2011年10月东方外贸将“海成系”列为被告,索赔金额达12亿元。上述双方于2012年12月签署了《调解协议》,以塔城国际所持塔中矿业46%的股权抵债,东方外贸支付相应对价8611万元并作为股东方之一认购22755万股。
重组方案变更
目前,塔中矿业100%股权是否因海成系与东方外贸的债务关系而被低估的猜测仍未被证实,不过,公司的重组进程却出现坎坷。
据西藏珠峰6月份发布的公告,证监会对公司的重组申请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反馈意见,此后,公司随即表示“鉴于反馈意见部分回复涉及的材料尚未准备齐全,无法按期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本次反馈意见的书面回复材料”,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西藏珠峰称“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延期提交反馈意见的书面回复”。
此后,公司又于7月31日发布“独立董事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公告称,公司决定对重组方案进行调整,保留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取消募集配套资金部分。
至于修改后的重组方案能否通过证监会的审批目前尚不得而知,此外,一旦重组成功,置入的塔中矿业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利润也仍待观察,一切皆为未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