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进口车价 谁说了算?
2013-08-2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各位晚上好,这里是《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我是沈竹。一辆高级的进口汽车,我们来梳理一下价格。在日本呢,这辆车售价可以是105.2万元,在德国可以是103.6万元,在英国是83.5万元,到了美国83.3万元,而到了中国,您知道售价能够达到多少吗?可以是惊人的,279.8万元。这么高的价格,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进口汽车的售价都远远高于国外的售价?与国外汽车的巨额差价究竟装进了谁的腰包?是价格垄断,还是市场销售的策略?中国人的钱怎么就这么好挣呢?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演播室的两位评论员呢,一位是汽车行业的专家蓝河先生,一位是老朋友张鸿。那在节目的一开头,我们先看看这关于汽车报价的相关事实。

  解说: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环外的一家奥迪4S店,虽然是工作日,但是前来这家奥迪4S店询问汽车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记者询问了这款奥迪越野车的价格。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这个售价是133万。

  解说:同一款奥迪车型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35万元人民币,在德国的售价约合人民币47万元,比国内的售价便宜了近100万元。记者在美国走访了各大汽车市场,这款路虎揽胜2013款SUV的售价是8800美元,折合人人民币月54万元。在路虎车的原产国英国,出厂价满打满算不会超过52万元人民币。按照我国和世贸组织的商定,进口汽车要被统一征收25%的关税,路虎这款汽车是大排量车,不符合我国的环保政策,要被征收最高额度也就是40%的消费税,加上17%的增值税,按照这种算法,这款车进入中国的销售价格是130万元。而记者在这家4S店看到同型号的这款汽车售价却是209.8万元。

  记者:还能有啥优惠吗?

  路虎某4S店工作人员:目前来看,说实话没有。

  解说:工作人员说,这款车在他们店里的配置比国外高。按照国外的配置标准,这款车在国内最低也要189万元。记者算了一下,出厂价52万元的路虎车,加上进口到中国所缴纳的关税等一系列费用以后,售价也不应该超过130万元。可在中国的4S店里头却变成了189万元,贵出了59万元。几经周折,记者拿到了路虎在中国销售利润的分成方式。以这款路虎车为例,中国总代理给4S店的价格是177万元,并建议他们按照189.8万元的价格销售。价格不经中国总代理同意不得变动,除去4S店的利润外,这个数字还是比记者计算出的销售价格多了46万。在我国一辆进口汽车卖到销售者手里,需要厂家、中国总代理、4S店等环节,记者拨通了路虎中国总代理的电话。

  路虎中国客服:我们是路虎中国的厂方客服,我们这边的话就是综合了以后,给到一个市场指导价格。

  记者:这个市场指导价是谁定的?

  路虎中国客服:就是路虎中国(公司)定的。路虎中国其实是,路虎在中国的一个分公司。

  解说:按照这位工作人的解释,路虎在中国的总代理并不是一家单独的企业,而是路虎在中国设立的销售子公司,他们和路虎总公司可以看作是一家公司。生产企业和总经销是一家公司,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高出的这46万元是路虎公司直接加上的。

  主持人: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最近可能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价格参照表的人,吓一跳的挺多。我不是吓了一跳,因为我原来就知道这个猫腻在这中有,但是今天就真的是拿出真刀真枪,小数点后面几位来开始比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差距怎么这么大?两位有没有买进口车的经历,有没有比过这样的价格?

  蓝河(汽车行业专家):价格的差异呢,应该说是从很早以来呢,一直有,但是这两年呢,越来越大这差距。

  主持人:越来越大了,有放大的趋势。

  蓝河:对对对。

  主持人:买了吗?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我是买不起进口车,你刚才举的都是豪车,这是绝对贵对我来说。还有一个相对贵,就是你刚才举那例子。那么多我不能让自己吃亏,所以我就觉得我如果买那个有点儿吃亏,所以就没买。还有一个呢,就是我,我觉得横向对比起来,我现在开的那款车是一个中档车。它和它欧洲的原产的那个车价其实差不多。

  蓝河:对。

  张鸿:我就觉得这个没吃多大亏。

  主持人:真理性,你是个理性的消费者,但是市场中有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者,所以我们今天问问两位,今天在国内的这样豪车定价纷纷都这么高的话,你们认为这样的市场定价正常吗?

  蓝河:肯定不正常,但是这种不正常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习惯成自然,就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正常。

  主持人:天哪。

  蓝河:因为今天你如果告诉说进口车卖得没有那么贵,好像大家不相信,甚至有人会认为你是不是卖的水货。对呀,所以你价格卖不上去。那这个东西呢,我觉得关键是在中国市场当中有一种情结,就大家第一呢,进口车从车型上来讲,相对小中化,是个性化的车型。像这种刚才张鸿谈的那种比如说中档车,它的差价跟国外的差价呢,并不大,甚至有一些个别车型比国外卖得还便宜。但是具像到了一种这种个性化的豪车上面,它的差别就变得巨大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价格差距在进口的豪车上面是特别的明显的啊。

  张鸿:对。

  蓝河:对对对。

  主持人:这个中国消费者温水煮青蛙,就已经习惯了吗?

  张鸿:习惯了。

  主持人:你周围的人习惯了吗?

  张鸿:我觉得首先它是正常的,因为企业呢,你不能说它没有定价权,他有权利给自己的产品定价。但是不正常在哪儿呢?不正常在于我们十几年前入市的时候,我们就说轿车,进口车会降价了。然后一系列的这个降价我们也看到了,那时候老三样什么捷达呀,富康啊,二十万买的,现在也就几万块钱,对吧。确实是这些车在往下降,但是一枝独秀的是你刚才举的那个豪车,它怎么往上涨,这个我觉得尤其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汽车消费生产的第一大国,怎么这些车反而它们越来越牛了?这就是不正常了。

  主持人:那今天也听一听大家的一个看法,对于这样的一个汽车市场,大家是买还是不买?如果是不买,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觉得正常不正常?第一位网友他叫海川,他是这样的观点。他说看了央视新闻,对进口汽车的高价格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我认为国外卖得价格低,国内卖得高,是因为中国关税高造成的,形成了习惯的认知。那现在才明白,原来并不是中国关税高造成的,但我又迷糊了,这些进口商品在中国是想卖多少钱,就可以卖多少钱吗?这也是我的问题,想卖多少钱就能卖多少钱吗,蓝老师?

  蓝河:目前的状况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什么?第一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确确实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买这些豪车的时候,为了比如说,我为了马上能够拿到这款车,我甚至可以在你的高价上面我再加价。

  主持人:谁让你要呢?

  蓝河:对,那么这个东西呢,就造成了说,他卖的人就说,那我就按那个定价吧,对吧。

  主持人:那就是从蓝先生的答案中,我分析出还是卖方市场造就了今天的价格。

  张鸿:对。

  主持人:真的想卖多少能卖多少吗?

  张鸿:对,大概的这个车的价格构成呢,是你进口的时候,有一个你车的基本价。然后呢,你要报税,这里面的税呢,大概有关税,有消费税,有增值税,这几个加起来呢,因为你说的是豪车嘛,豪车大概得占这个车的进口价的1.5倍左右,1.4几倍。这样的话,你一个一百万的车,然后你叫了税以后,是一百五十万,这个税是一百五十万,就两百五十万卖掉。然后这个企业在里边还有销售的费用,这个销售的费用呢,这里面这个环节呢,就多了去。有总经销商,然后有品牌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大概就是我们的4S店,说的4S店。然后这个呢,这个店也分级,这个一级、二级、三级,这里面每一个都有销售费用,然后你也不知道那些,当然你不知道销售费用是多少了。然后说我们这个得加上那么多,这个就加上去了。

  主持人:对,你话说到这儿了,咱们就得跟消费者算算账啊。电视机前很多观众都是喜欢汽车的,而且谁不喜欢豪车,是吧。46万,在片子里一抛出来这个数,我觉得差距挺大的。那据你们两位的分析,这产业链中,这个各个钱进了各个家谁的腰包呢?

  蓝河:一个呢,是它的除了它,我们在看得见的这些关税呀,什么消费税呀这一些东西,还有看不见呢,比如说还有一部分是在流通行业当中的成本,对吧。那么还有一部分呢,是提成。

  主持人:谁的提成?

  蓝河:这个提成就来自于多方面了,比如说总经销商,总经销商是不可能不拿钱的。对吧,他一定要从中拿掉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也不少。

  主持人:10%?

  蓝河:甚至会更高吧,我想这个,因为可能各个品牌不会太一样,但是这个也不会太低。

  主持人:还有谁拿成。

  蓝河:然后下面经销店会拿,每一个商人不可能说,我做一个4S店,我没有利润在里面。

  张鸿:而且4S店投入都特别巨大。

  蓝河:对,任何一个4S店只要是按照它所谓的国际化标准,都是几千万以上的这种投入。那这些投入毫无疑问是要靠商品慢慢把它挣回来的。

  主持人:我们特别关心的是中国市场跟其他市场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这46万只在我们这儿拿,还是在其他国家他也敢这么要价?

  张鸿:它销售模式可能不太一样。我不知道这个,说得对不对,因为蓝老师是专家。就是国际上其实有很多汽车的销售模式,4S店只是其中的一种。

  蓝河:对。

  蓝河:你比如说,你要去欧洲的话,可能你在一个店里边,就像国美呀、苏宁这种卖电器一样,他可能一个店里边卖众多品牌,一个大杂货店。然后他们很多人就去美国买车跟我说,说像买白菜一样,然后美国他是分类的,他没有4S店,不是,也有4S店,但是他是卖车和修车是分开的。就你在这儿,你像超市一样,甚至很多地方现在开始出现了网上购车。所以我们现在呢,就是把固定死了一个4S店化呢,就会形成了一个很窄的通道,这个很窄的通道里边就缺少非常广泛的竞争。比如说网上购车是不可以的吧,对不对。但是你想想你网上现在卖什么,都能把这个价格给降下来,对不对。

  蓝河:对。

  张鸿:就可不可以网上也可以买车,然后你那个维修和卖车也分开,然后不要光一个店只经销一个品牌,能不能给它放开路。

  主持人:听说这么一个就是,原来这报税嘛,就是为了少交税,他们报关的时候低报点儿啊。但是他有的他现在为了专卖给中国市场能多赚点儿,还在这儿高报,就这种事情为什么只在中国发生呢?

  蓝河:当然这就是,第一呢,就是因为中国有市场。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市场,这种做法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因为中国的这个需求量太大了,我宁肯用一个这个低价的产品报一个高关税,然后翻过来呢,我去抬高我的这个产品价格,相当与我把一个茄子卖了一个这个黄金瓜。

  主持人:芒果价。

  蓝河:这个芒果的价格,那他也认。因为如果就卖了一个芒果价,不行,我要卖了一百个呢,那我高报的那一块儿就摊到里面去了。

  张鸿:对。

  主持人:就各种手法就认准了这个市场,就往里宰。

  蓝河:对对对。

  张鸿:对,价格惊人,是我们需求购买力太惊人了。

  主持人:所以在供需方面啊,到底是供的问题,还是需的问题,让今天的这个价格如此之高?中国的市场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今天的价格是否合理?稍事休息,继续回来。

  主持人:欢迎继续关注我们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我们关注的是价格奇贵的进口豪华车。那除了其实这样的车价格很贵之外呢,我们也有很多的朋友也发现呢,配件也是贵的惊人。一辆40万的车,拆开来了卖,能卖80万。这配件怎么就这么贵呢?我们再来看看。

  解说:在欧美等国家,消费者的汽车要是出了问题,需要更换配件,可以到很多汽配商店进行购买。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国这个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中,却不可能发生。这里是北京西四环的一家规模很大的汽配城,在汽配城的二楼,聚集了大量销售汽车零部件的摊位,配件种类也非常多,但在这里根本买不到进口汽车的零部件。

  汽配商店工作人员:订不到,没有那个渠道。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你要用的话,只能去4S店。

  解说:记者以更换汽车零部件为由,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奥迪4S店。这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进口奥迪车型,只能在4S店更换零部件。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 他们只给中国的4S店供货。

  解说:在我国,国外车企根本不允许自己生产轿车的零部件流通到中国的各大汽配城,只允许在4S店进行更换。单一的销售渠道,最终导致了进口车零部件价格高得出奇。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这么跟您说吧,这台Q3比如说40万,但是要把这车拆了卖零配件,这个零配件我可以买到80万,可以卖出2倍,80万以上。

  记者:为什么呢,翻了一倍?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就是配件嘛,配件必须得挣钱。这个配件的价钱咱们都定好了的,都是奥迪定好的。

  记者:是谁定的?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奥迪厂家定的。

  卢宏(天津汽车流通协会理事):这唯一的解释就是垄断,(在中国)所有零部件渠道,是我(厂家)统一进、统一发放,市场分配的流向全在我一家控制。美国的零件购买,你可以到品牌店里去,有很多的汽车零售网。

  徐秉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在零部件,在整车控制都是一样的,而且零部件(控制)更厉害,就是这个价钱更高。价钱你不能还价,就是一口价,这个公平吗?这不公平。

  解说: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当中明确指出,在货物、服务贸易等方面,一成员国给予其他任一成员的优惠、好处,都须立即无条件给予所有成员。在专家看来这些车企的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WTO公平贸易的原则。

  周世俭(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WTO最精华的东西就是反对歧视性,就是要求贸易进行公平,那它这样做,实际上违背了WTO公平贸易的原则。

  主持人:除了饱受车价之苦之外,相信很多修车的朋友也是饱受配件价格之高之苦。就是40万的车,最后卖成这个,拆开了卖这配件能卖到80万啊,这个数字是把我雷倒了。就是这个配件它怎么那么贵?似乎你买了这个车呢,你跟4S店就绑在一起了,你不买它的还不行,这个市场怎么就形成到了今天这样儿了呢?

  蓝河:我们知道现在的这种4S店的模式造成的,一个就大家去修的时候呢,是千军万马的过独木桥。我们都想在4S店里修了最放心,但4S店的这个件的来源呢,并不是那么统一。有很多4S店呢,并不是真的就只是一个厂件,甚至有很多其他的件放在里面。那它这个里面呢,利润就非常之大。

  张鸿:他们有时候也去汽配城进货。

  蓝河:对。

  主持人:真的?这是黑幕了啊。那等了那么久,我相信很多修过车的人,就是等很久等到这个件,还这么贵的话,这是不是一些垄断?

  张鸿:所以这种模式如果说,这个经营模式有点儿垄断,就是光用这种经营模式,对吧。咱们如果换一种经营,刚才我说的那种更多的经营模式的话,可能会更好。但是在根上我觉得,这些人买得起这个车,他也不在乎这个配件的高低。所以我是想说什么呢?就是我们经常说哪个地方生意好做的时候呢,说人傻钱多,确实钱多了一点儿,但是千万别犯傻。就说你刚才已经举例了,有的厂商他在进口的时候,他就多报点儿税,多报点儿这个价格,把价格往上报,不往下报,往上报,因为他,他到时候卖的时候,那个价格是和他这个成比例的。所以当然价格报得越高,他这个比例,他能卖的价格也就越高。

  主持人:比如说这个,有很多人就说中国代理的这个制度,就代理商制度,也促成了今天的这样一个,类似垄断的这样一个高价格,或者说是卖方市场等等等等一系列的怪问题,解决这样不正常的问题,两位觉得有办法吗,还是我们消费者就一定得承受这样的高价?

  蓝河:我想任何事情只要真正解决,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常说这个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这个东西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建立在中国的消费群体的成熟度上。我们现在很多消费者就是不够成熟,对汽车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个表面上的东西。所以我们有时候老说,我说买车,你别花那么多钱买一个面子,你花钱是去买脚的,你非要把那脚拿过来贴到脸上,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在对待豪车的时候呢,可能更多的是要的是一个面子。

  主持人:这是消费的这面。

  蓝河:对。

  主持人:那么需求方呢,供应方?供应方这面他们需要做什么文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蓝河:对,这个东西呢,我想一个就是说我们从政策上面,要有所抑制对这种现象,再一个呢,最重要的还是要百花齐放,那么就说我们在销售体制和销售的环节上面呢,多样化。

  主持人:比如说呢?

  蓝河:比如讲就像刚才张鸿说的,比如说我们在美国可以看汽车大卖场,什么车都有,非常便宜。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中国的所有车都进4S店去卖呢,对吧。那么4S店的体制就造成一个什么,最后一定会变成总代理的权利至高无上,对吧?

  主持人:以至于可以掌握这个价格,操控这个价格。

  蓝河:对,那么他就可以给所有的人,你卖我这车,你就得这样卖,否则我不让你当我的代理。那么这个情况呢,就会造成大部分的这种额外的负担转嫁到了我们消费者的身上来。

  主持人:而遏制他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更多的渠道同样有相同的权利啊。

  蓝河:对。

  主持人:那其实说到这个消费市场呢,我们今天网友的这个回应也特别的热烈啊,我看一位跟两位嘉宾的观点差不多,刘枫先生他说,进口高价车卖得好,一方面是因为有高端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国人的非理性消费观念,崇洋媚外,一味的攀比,不问出处只买贵的,国人应该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进口高价车没有人买,价格自然就下调了。

  蓝河:刚才这位这个网友提的这个东西,我是很赞成的。就是说如果我们大家都很理性的消费,其实我们也知道在这个整个进口车销售过程当中,曾经有过进口车大减价的时候,对吧?

  主持人:对。豪车税。

  蓝河:我们,你比如说我在澳门,对呀,我在澳门车展上一个豪车标着就是,只要你现在买,优惠60万。那当时你就想啦,光你优惠的钱,够我买另一辆豪车了。

  主持人:什么让它放下身段了?

  蓝河:对,那么还是有一个供需的比例的问题。所以真的是这样的,任何时候聪明人一定是理性的。

  张鸿:这些企业它不光是因为卖给你的这个车啊,没有那么贵,他瞧不起你。还有一个,其实我们今天应该谈的一个特别严肃的一个事儿,就比如说欧洲企业,欧洲在市场上你很难见到那种大排量的SUV的这样的车,很多豪车的SUV版也是给中国量身订作的。

  蓝河:对。

  张鸿:这种车型在中国的销量已经支撑起了这个全球SUV的这个,我不知道比,具体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增度最高。

  主持人:但是你不能批评中国人的消费阶段,我们现在阶段喜欢这部车,你不能说是错的。

  张鸿:当然,当然,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是汽车的第一大国,但是在汽车文化的这个建设和培养上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就是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应该先环保起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股市诡异暴涨 谁赚了? 2013-08-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温州:调控起变 谁敢效尤? 2013-08-16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追星捧腕 公款别掺和! 2013-08-1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金价有猫腻? 2013-08-1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银行存款利率上演“涨停板” 2013-08-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