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列:破除市场垄断顽疾 汽车产业政策亟需调整
2013-08-18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字号

   【导读】国内报价118万元,海外仅售30多万,进口汽车涉嫌靠垄断牟取暴利。7月29日12点,经济之声评论:破除市场垄断顽疾,汽车产业政策亟需调整。

  中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扩大,进口汽车的问题在近两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以往人们以为进口汽车关税比较高,所以价格也比较高,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看一个消费者的经历,在加拿大工作的瞿先生不久前从北美购置了一辆排量为3.0T的新款奥迪Q7,花了7.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最近,他回到国内,看到同一款的进口汽车价格吓了一跳,号称大幅优惠之后还超过了100万元。
  然而,中国的消费者们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一名进口汽车经销商介绍,进口奔驰S350汽车在中国内地的报价为139.8万元,而海外零售价在56万元左右。还有的汽车差价更为离谱,比如陆虎牌在中国内地报价为118万多元,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万多元;宝马X5在中国内地报价为88万多元,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万多元,差价几乎3倍。买东西,最需要的是比价,买好了东西,也最怕比价,比得不好,心里就会不平衡。很显然,进口汽车国内外的售价差距这么大,很容易让人心里不平衡。抱怨没有用,我们还是要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专家就指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大幅抬高产品价格,控制零配件销售等手段获取暴利,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很重要,看来,有关进口汽车的政策也亟待进一步的完善。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谢卫列对此进行评论:
  谢卫列:进口车目前来讲80%的还是3.0升以下,如果从技术角度来衡量,以3.0为上限的话,这个价差能够达到200%到300%,3.0以下一般的价差在100%左右,大概是这么一个幅度。排能越大,价格越贵,价差越大。

  对于高昂的售价,国外汽车厂商一直含糊其辞,宣称是中国进口汽车税额高导致了售价提高。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谢卫列:其实这个论断是一个荒谬的论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们加入WTO之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的关税已经降到25%。另外增值税消费税加入进来,整体的税收应该在60%、70%到100%之间,这是一个合理的幅度。外国汽车企业把原因引向中国的关税和税收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实际上他们在中间环节的灰色地带获取了暴利,这是我的主要观点。

  现在业内人士呼吁,尽快调整现行《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营造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专家建议,对进口汽车进行反垄断调查,对于限制竞争的价格操纵行为进行查处,特别是对于暴利行为,必须将其从市场交易中“挤”出去。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逐步趋于理性,进口汽车涉嫌价格垄断这团"乱麻"也到了不得不理的时候。打破垄断让进口汽车的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难度大不大?难点在哪里?
  谢卫列:目前来说我们的管理相对滞后,而且相关职能部门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作为,所以才会造成这种困境。实际上它最大的难点在于缺少两方面的支撑,一方面我们有很完善的法规,比如说价格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是我们缺少另一个很重要的法规就是反暴利法。这个在今年两会上已经有代表提出了相关提案,其实要制止这种垄断企业的垄断。我觉得仅仅依靠现有的法规是不够的,这是宏观的方面。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很重要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目前实施的咱们说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当中,独家代理或者总经销的制度,造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一家独大,如果不改变这点,从平行性的技术角度来讲,这个难点也很难突破,所以它这个瓶颈一方面是宏观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在具体的经销商流通领域里,这两大瓶颈不去除,这两大难点会给进口车的超细分领域还会带来更大价格的压力。

  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为了规范内地汽车市场,2005年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政策是否有不合理之处?可以做怎样的调整?
  谢卫列:要打破原来的总经销制度,原来的汽车管理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当中有不足,现在各行各业包括我们汽车相关的行业协会都一致呼吁尽快改变管理办法。目前我们现在看到有关的职能部门这种不作为的做法背后,实际上带来的就是跨国企业垄断横行,而商家进行投机,最终损害的还是买家,也就是消费者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改变不合理,当前最迫切的是从汽车产业进口所谓的管理办法来入手,从而在更大的政策环境下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这种双重性的保护才最终可能改变目前汽车的消费,尤其进口车消费领域不理性的状态。

  之所以会有这种不理性的状态,可能也是因为还有一个背景,就是现在中国市场对于高端车有着非常巨大的消费能力。我们怎么样运用消费者的权力来改变这样一个状况呢?
  谢卫列: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是依托于现有的法规,保护消费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迫切的要求车主建立一种更加理性的汽车消费观念,没有必要进行这种不成熟的攀比,调整心态也很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揭幕 2013-05-23
· 汽车产业须在销量之外做文章 2013-05-06
· 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亟需摆脱"政策依赖症" 2012-11-26
· 电动汽车产业化仍面临多重障碍 2012-09-27
· 支持汽车产业合资自主为时尚早 2012-09-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