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药价远低于内地 一种抗癌药便宜万元
2013-08-15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最近,因价格等因素,不少内地人开始到香港购买药品。香港西环一家大药房的老板告诉记者,一天销售额有10万港元,其中内地人约占一半。


  内地与香港药品价格到底相差多少?原因何在?到香港买药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规避?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内地香港药品差价有多大?

  同样规格药品有些可差1万元
  在香港铜锣湾骆克道一家大药房,内地来的旅客郑先生想为朋友购买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品——赫赛汀。赫赛汀在内地多数省份并未纳入医保目录,属于患者自费药。
  药房售货员报出的价格是港币23000元(约合人民币18400元)。售货员还拿出一本小册子,上边标明了内地的售价,“同样规格的赫赛汀,内地卖人民币25000元。”郑先生说。虽然比内地便宜6000多元人民币,郑先生还是货比三家,发现西环德辅道一家药店报价只有18500港币(约合人民币14800元)。
  北京肿瘤医院一位药师告诉记者,440毫克的赫赛汀在北京价格为24500元人民币。
  香港西环一家大药房的老板告诉记者,一天销售额有10万港元,其中内地人约占一半。铜锣湾一带的药房,这一比例更高。

  内地药品为何比香港贵?

  专家认为内地“以药养医”推高药价,香港免税拉低药价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认为,香港药价便宜,得益于药厂到患者之间极其精简的销售链,没有中间盘剥。而且政府管理的医院,由医管局采购药品,不能有佣金,公立医院用药费用由政府负担,药品都是原价销售。而内地的药店或医院普遍会有药品加价,以及有明里暗里给医生的佣金,“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最终都要折入药品售价。所以,药厂定价时还要考虑佣金、层层分销的费用等。
  赫赛汀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解释说,香港实行免税,药价差距主要原因是税率。赫赛汀在内地的销售价格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认为,差价源于两方面,一是进口药属于原研药,享有单独定价的权利,即使过了专利保护期,价格也维持在相对高位。二是从关税来说,香港比内地低。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事管理教研室史录文教授介绍,进口药品定价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按市场自主定价;一类是单独定价,包括原研药、专利药和独家品种,享受发改委的单独定价权利,赫赛汀就属于此类;一类是实行最高零售限价,一般纳入医保目录,与国内的药品定价方法相同。
  史录文认为,药品在内地和香港价格不同,除了与经济水平、用药习惯、公众认知度、医生用药习惯有关外,也与内地的药品价格机制有关,药品15%的加成抬高了药品价格。
  如何防止进口药物定高价?史录文认为,首先是对药品价格进行国际间比较,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医保报销体制相同的国家,同种药物的价格应该相近。同时,要加强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对照国内相关药品的药价水平,为进口药物制定合理的价格。

  香港医生会受药厂影响吗?

  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医生用药一般不受影响;私家医生可被影响
  既然药厂与医生的利益关系是导致内地药价虚高的一个原因,那么香港的药厂和医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在香港,药厂也会通过一些方式影响医生。比如,药厂出钱办研讨会,或者请医生出国参观药厂。交通费、食宿费都由药厂负责。“但是,活动必须跟业务有关系,如果是顺道旅游所产生的费用,比如景点入场费等,医生就要自己出钱。”崔俊明介绍,这类研讨会、出国参观,都要通过学会进行,而不是直接联系医生。
  “在香港,一是医生都有专业操守,二是他们收入非常高,不大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背道德,所以,药厂对医生用药决策的实际影响力并不大。”而且,收受回佣要负刑事责任,一经廉政公署查实,医生的声誉和前程就会毁掉。
  但药厂可以影响私家医生,因为没有医药分家,私家医生可以决定用何种药。药厂给私家医生利益,可以通过买10送2的方式,医生卖给病人,则不会有优惠。
  香港公立医院如何限制医生开“大处方”、滥用药品呢?
  公立医院医药分家,独立的药剂师是防止医生滥开处方的把关人。用药的权力,掌握在医生手中,但是,配药的药剂师要核实处方,指导患者用药。虽然药剂师不会干预医生处方,但对剂量、服用建议等都积极参与。
  另外,公立医院内设的药事委员会,会定期检查每种药物的用量是否偏离正常。有了药剂师和药事委员会的把关,医生没法给别人多开药。而且,药房还会定期公布药品使用的重要数据,供各部门检查。崔俊明说,“公布的时候,每个部门的主管都很紧张,害怕一线医生滥用药品。”

  到香港买药是最佳选择吗?

  香港药店违规卖药不少见,顾客买药有风险
  为了赚钱,香港许多药房售货员见不到处方也会卖药给顾客,而且即使违规卖药被抓到,也只是罚款几万块了事。所以,违规卖药并不少见,但风险就要由顾客来担了。
  崔俊明分析,内地人来香港买药有三种风险:
  首先是售后服务难保障。药物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很多药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问题,比如此前发生的塑化剂事件,这时药厂会通知医院回收,医院再通知病人。内地人在香港买药之后,药店完全不知道客户的情况,也就无法跟进售后,即使药品要回收,也难以通知到病人。另外,药店售货员并非专业的药剂师,一些病人必须知道的药品使用信息,比如有的药服完不能开车、不能躺下等,都难以保证准确传达。
  其次,在香港买药也可能买到水货或者假货。水货是指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香港市场的药品,比如印度的药品,许多都比香港便宜。虽然水货药本身品质没有问题,但运送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污染。
  最后,香港药店的价格是自由浮动的,尽管总体比内地便宜,但店员很可能提高价格卖给内地人。崔俊明说,“售货员要做生意,如果病人要买甲药,而药店没有,他会介绍乙种药更好,劝说顾客消费。”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已经接到多宗此类投诉。
  崔俊明建议,到香港买药,如果是一般病症买药可找私家医生,这个渠道比药店更安全,因为私家医生一旦被发现卖假药,就面临吊销牌照的处罚,所以极少有人铤而走险。另外,香港对私家医生开处方没有限制,骨科医生也可开眼科药。
  如果到药房买药,最好选择在工作时间去,同时要求见驻店药剂师。法律规定,药房必须把药剂师的执业证书摆放在明显位置,这样就能确定谁是药剂师,药剂师也不会冒被吊销牌照的风险卖违规药品。
  湾仔骆克道义成药房刘汉豪提醒,严格来说,抗癌类药物大多是需要医生处方才能销售的。消费者要提防印度副厂产品,不要贪便宜买到假药。此外,大部分药房都不会有此类药品存货,需要订购。如药房称有现货,更要分外小心。

  补充阅读:内地药贵的根源在于定价 并非单纯因“以药养医”

  事实上,现在医院药品的零售价是在省级政府部门招标所确定的中标价基础上加价15%而确定的。医疗机构不能改变药品的中标价,当然也就不能改变药品的零售价。譬如,去年有报道:"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等多级代理、层层加码后,卖到患者手中时竟涨到了213元,加价率高达1300%"。如果这个芦笋片能科学地定价,在出厂价15.5元基础上,允许商业流通利润加成30%,约20元,再医疗机构加成15%,最后售价也就是23元,怎么会有高达1300%的加价率呢?显而易见,问题不是出在"以药补医",而是源于药品虚高定价。通过药品虚高定价获取高额商业利润,以及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的"回扣"现象与"以药养医"是毫不相干的事,绝不能混为一谈。

 

  钟南山:“以药养医”使患者被迫“过度医疗”

 

  造成医生吃回扣的根本原因跟医疗机制有关系,但我想这样说,这个市场体制里对利润的追求影响到了医生,这是最根本的。其次,因为国内医生跟国外的比收入相对少,但付出的劳动却很高,但我要强调,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医生素质。有的人吃回扣,有的人不吃回扣,而且多数人不吃。

  最近跨国制药巨头赛诺菲被曝出“贿赂”全国多家医院,用来推广降压药品安博诺、安博维。安博诺、安博维本身不是假药,也不是劣药,安博维确实是一个好药,但用这种方法推广是不正当的。假如病人有适应症吃这个药,肯定是好事。但如果拼命推广,就会过度使用,假如过度使用,肯定对患者是有害的。  

  采用推广手段让医生用这个药,不要用别的药,这里面就存在扩大适应症,扩大适应症肯定对患者也是有害的。

 

  专利保护使进口药品定价高:印度走私抗癌药价格仅为正版1/10

 

  今年67岁的周伯最近因为咳血住进了医院,一检查,是晚期肺癌。医生摇着头告诉家属:手术做不了了,癌细胞已经多处转移,病人身体状况差,不知能不能耐受放化疗。

  就在家属绝望之际,医生告诉他们,目前还有一种治疗手段可以尝试——靶向药物,但这些药每粒要五六百元,一天一粒,一个月下来就要一万多元。"我们都是普通的工薪族,这样的药哪里吃得起?"看着家属焦急无助的样子,医生意味深长地说:"你回家试试上网搜一下印度易瑞沙,自己想想办法吧。"

  周伯的儿子随后上网搜索,原来印度版抗癌药价格只是正版欧美药的1/10左右。如一种名为易瑞沙的肺癌靶向药物,正版一个月要1.5万多元,而"印度版"一个月才不到2000元。

  记者了解到,"印度版"药物之所以如此便宜,主要与印度的专利保护法律有关。某跨国制药企业市场部的一名主管透露,正版药物之所以贵,"首先是因为前期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还要做大量的临床研究,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被算进每一粒药片的价格中。再加上进口过程中涉及的税费,所以贵是有理由的。"也正因此,这些药物受到专利的保护,但在印度,却恰恰是个例外。

  但是,"印度版"抗癌药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法律上,它们的疗效到底有没有保障,谁都没底。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三甲医院肿瘤科专家均不愿评价"印度版"药物的疗效,他们认为,由于无法掌握这些药的临床试验数据,别说疗效,就连安全性都不敢保证。近年来,他们已陆续碰到因为使用不正规药物而出现副作用的病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我们离香港的药价还有多远? 2013-08-15
· 香港比内地药价低,别只怨以药养医 2013-08-15
· “香港内地药价差一万”究竟差在了哪儿? 2013-08-15
· 反腐调查是降药价第一步 2013-07-29
· [网民关注]药品成本不透明 “腐败成本”推动药价虚高 2013-07-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