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葛兰素史克的商业贿赂案后,又一家跨国药企在华陷入“行贿门”。近日,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举报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向79家医院的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赛诺菲对此表示,新药上市后的临床监测试验在全球被普遍采用,给医生支付劳动报酬属于正常范围。多数博友认为,赛诺菲事件暴露出我国医药领域的制度漏洞,应该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当事人主体,为法律惩处贿赂行为厘清界线,全方位预防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同时要加大对行贿受贿查处力度。
变相回扣花样百出
赛诺菲“行贿门”到底属于研究经费范畴还是商业贿赂“回扣”,引来争议。多数博友认为,所谓“研究经费”实质上就是“回扣”的漂白。
业内人士称,医药界收受变相回扣的情况已是行业积弊。以赛诺菲所说的“上市后临床监测”为例,如果参与临床试验的医生根本没有履行所谓病例观察研究的职责,只是“填单子、报名额”,就涉嫌变相收受回扣。
博友“xi”指出,药品回扣分配比例大约为,医生30%-35%,药房人员1%-3%。药房库房人员、财务回款人员都有,但比例不高。院领导、药房领导则另行计算。
制度漏洞导致违规
多数博友认为,赛诺菲事件暴露出我国医药领域的制度漏洞,比如商业贿赂定性不够明确,药品定价体系不够完善。
博友“盛世危严”表示,医药腐败是制度漏洞,不是个人可以左右的。应该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当事人主体,为法律惩处贿赂行为厘清界线,多角度、全方位预防医药领域商业贿赂。
另有博友认为,药价高昂,腐败频发,是中国药品定价体系的问题。博友“天之涯海之角”就认为,药品定价虚高是贿赂存在的根本原因。
博友“精神科医生思佳”则表示,导致药价虚高、医生收受药品回扣泛滥成灾的制度根源,是药品集中招标、药品加价率管制、禁止医疗机构“二次议价”等违背市场规则的政策。
医药监管亟待加强
多数博友认为,根除医疗流通领域腐败亟待完善顶层设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博友“汤米宋米汤”表示,“医药分离制度是现有环境下降低医药腐败风险的最好方法。”博友“华西无级砖家”认为,医院应直接向制药公司订购药品,不但降低了中间流通环节增加的价格,充分让患者受益,还可以避免腐败。
博友“飞星华舞dragon”认为,医药应该是统一监管,统一调配,实行全国性的统购统销,只有这样才能堵住贿赂与腐败。
敬请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参与微话题讨论,@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