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近日重拳治理航班大面积延误,首次提出对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上海浦东等八大繁忙机场执行“不限起飞”举措。
该举措引发众多博友关注和议论。博友肯定民航局治理航班延误决心的同时,也担心“不限起飞”可能会造成空中飞机增多,由原来的地面排队改为“空中兜圈”,引发安全和能耗问题。博友呼吁,治理航班延误须切中要害,优化航班运行秩序需要空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等多方共同努力,也有赖于空域资源的进一步放开。
“不限起飞”成效初显
根据官方统计,2012年中国民航航班正常率为74.83%,虽然此数据创5年来最低,但依然被指“统计放水”,与实际感受相去甚远。此次民航局“不限起飞”举措的出台,让博友对解决航班延误问题充满了期待。
博友“久盼不来”说,希望这个举措能取得成效,解决乘客在机舱内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博友“小马哥泉州”说,“不限起飞实施一周了,这两天关注了一下各航班的情况,准点率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也没看到大规模的空中等待,有的还提前到达了。”
博友“浮躁也没用”也表示,“不限起飞”确是治理航班延误的一个新尝试,可以提升乘客的公平感。
安全隐患与经济成本或增加
有些博友则对“不限起飞”举措的合理性产生质疑。有博友认为“不限起飞”将增加安全隐患。
博友“Piccolo Faraone”表示,“如果不限起飞,航班都在空中等待盘旋,高度层不够用了怎么办,这给地面管制人员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那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另一部分博友则担心由“地面等待”改为“空中等待”,可能会增加经济成本。“空中飞行时间加长,将耗费大量燃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分摊到旅客身上。”博友“心情很咖啡”表示,“更重要的是,对旅客而言,本来是飞行2个小时的航班,如果增加了空中等待,可能就变成了2个半小时,并没有改变延误的实质。”
还需治本之策
博友认为,航班延误有多种原因,天气、航空公司、流量、空管、机场、联检、油料、离港系统、旅客和公共安全等都是影响因素。“不限起飞”主要针对的是流量控制环节,恐怕“治标不治本”。提高航班正点率还须多部门共同努力,打组合拳。
首先,航空公司、机场要提升航班运行保障能力,优化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加强市场监督与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针对空域资源有限导致的“车多路窄”,更多博友呼吁适时适度开放空域,缓解拥堵。空管部门则要在确保空中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空中交通指挥能力。
敬请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参与微话题讨论,@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