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都非常重要,它们与信息技术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核。
●信息技术发展远未终结,在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高速度、大容量、宽带化、泛在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不断加强,推动新的产业形态出现。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将大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孕育更多新的工业形态。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在展览会上,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信息化在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中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仍在继续。信息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战略选择,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都在孕育着信息技术新的更大的突破。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三方面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那么信息技术在其间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
信息技术革命远未结束
“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就像是水银铺地般的无孔不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张新红告诉记者,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都非常重要,它们与信息技术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核,而信息技术是其中最活跃、渗透力最强的一种通用技术。
张新红认为,信息技术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它的可爱之处也是它的伟大之处,相比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来说,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社会影响,信息技术的革命将带动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会引发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革命,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社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当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都达到了一定水平,生产力性质和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人类便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作为通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广泛渗透特征,可以在所有领域和环节得到深入应用,也因此便有了国家信息化、地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
张新红认为,信息技术更能代表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200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现在每年的5月17日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要庆祝这两个节日,这也标志着人类已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张新红说,前些年有人担心摩尔定律将失效,信息技术革命将走到尽头。现在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信息技术革命仍在继续,而且正在孕育新的、更大的突破,这是个基本判断。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既然信息技术的发展远未终结,那么它面临着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在张新红看来,信息技术有五大趋势:
第一,高速度的发展趋势。1965年4月,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发表文章称,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年增加一倍,而制造成本则会相应减少。后来很多人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证明,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大约每18个月翻一番,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你的晶体管数目约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过去,大家对摩尔定律还有争论,认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总会有一个极限,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的趋势也越来越清楚,摩尔定律仍然成立,并且目前发展的速度比以前还要快,比如目前一个微处理的芯片可以包含超过十亿个的晶体管。
就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而言,我国的曙光超级计算机曾在2010年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6月份,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与富士通共同研发的超级计算机“京”后来居上,计算能力可达每秒8162万亿次以上。今年6月18日,国际超级计算机组织公布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名单显示,美国IB
M最新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红杉”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比“京”提高了一倍,红杉的持续运算测试达到每秒16324万亿次。
第二,大容量的发展趋势。光纤传输的速率变得越来越高,原来光纤取代铜线电缆就是重大的革命,那时候的一根光纤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通话就被认为是了不起的进步;而现在一根头发丝细的光纤可以让八千万人同时通话。信息技术大容量的发展趋势,会使得所有人享受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成为可能。另外,信息技术大容量还体现在存储技术的革命,原来的一个软盘可以存储1.44兆,有专家预计,未来可实现每立方毫米存储100万G,功耗只相当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千万分之一,像这样的生物芯片一旦投入使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第三,宽带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在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的时候,基本上都把宽带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都制定了宽带化发展战略。英国提出了数字英国战略,将之作为国家长期发展和繁荣的战略支柱;欧盟提出了到2015年的数字化目标,并将此作为整个欧盟发展战略的七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韩国制定了一批国家战略,成立了知识经济部,要求全面加大韩国新兴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力度,为该国应对危机和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起到重要作用;新加坡制定了2015智能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依靠ICT技术,把新加坡建成全球的城市、智能的国家。
靠宽带的普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速,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虽然我国的宽带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
今年3月,工信部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并提出2012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包括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光纤入户(FTTH
)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据记者了解,备受关注的“宽带中国战略”方案也处于起草阶段,“宽带中国战略”的核心任务是推动宽带提速与普及,为此,国家将会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等多个相关部门,酝酿成立普遍服务投资基金,从资金来源角度首先解决宽带建设的资金问题。
第四,泛在化的发展趋势。泛在化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能为基本特征。从人的角度来看,泛在化意味着要能保证一个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保证使用同样的通讯手段,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从对象和工具来看,泛在化意味着每个物品都将会被赋予信息化的功能,每个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无线、宽带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泛在网络应用不断深化,网络与应用的泛在化将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宽带网络将如同路网、电网、管网一样成为通用型基础设施,深刻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去。
第五,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全球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比如智能电网、智能水利、智能交通。IT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公路、供水系统、油气管道和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产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在继续深化,它的推广应用也在不断的深化,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也随之不断扩大。在张新红看来,信息产业主要有四方面的趋势:
第一,信息产业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中国的GDP连续三十年增速在9.9%,信息产业的发展绝大部分的年份都是以两倍、三倍于GDP的速度在增长。这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信息产业的规模本来已经有很大的基数,速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软件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去年我国软件业实现1.84万亿元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2%,整个“十一五”期间软件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8%。不难想象,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信息产业的增速仍会超过全国GDP增速。“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0万亿元。
目前我国手机的使用量是每百人70部,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75%到80%,北欧国家更是达到了每100人约140部,可以说我国手机市场空间还很巨大
。另外,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只
有38.3%,而美国的普及率是80%;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每百户70台,而农村去年每百户才达到10台。这些数据表明,现有的成熟产品和技术都还没有充分普及,更不要说将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出现,所以说我国在信息产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不断加强。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更表现在它的超强渗透性,即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时期,信息技术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正从量变走向质变,各个城市也正在大力建设信息化城市,我们从“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四个指标考量各地区信息化程度,从2010年各地区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指数看,上海和北京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北京市信息社会发展指数排名在2001年至2008年一直居全国首位,2009年和2010年被上海超过,位列全国第二。我们可以从以下数据来看北京的信息社会发展状况:北京的知识型经济发展较好,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5%,产业结构指数十年来都是全国第一;2010年北京网络化社会指数为0.7505,仅次于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城镇化率较高,数字鸿沟较小;2010年北京数字化生活指数为0.6109,2009年每百人手机拥有量达到107.7部,居民家庭电脑拥有率为31.45%,互联网普及率为65.1%;北京的服务型政府指数一直是全国第一,在线办事指数增长较快,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网站都增加了网上办事、咨询的内容。
第三,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传统产品的提升作用。目前一些国家高档车中电子类产品价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如音响系统、自动导航、安全系统等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未来信息化在制造业、农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强。
第四,新的产业形态的不断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算创新,新产业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迈进的重要载体。
云计算、按需定制服务、物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或许将来一部手机可以实现生活中的全部信息化功能,如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支付、网络会议、远程监控等,相信这一天也不会太远。再如,3D打印机的出现为数字制造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果将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那么很多个性化的东西就可以便捷实现。有人提出3D打印机将可能改变世界,对此张新红表示,3D打印机究竟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看不太清楚,但绝对值得关注。
信息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展览会上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最新的两化融合最新成果。
展览会上一系列令人赞叹的成果令观众目不暇接。在展览会记者看到,有的观众正在与目前我国机器人研发最高水平的智能机器人进行语言交流,AC313直升机三维仿真设计平台展示可视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一位工作人员轻轻地摇动手柄就能使灯泡变亮,这是利用引潮力产生的波浪能进行发电的浪泳发电平台——泳动机;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终端芯片及解决方案、TD
-LTE智能机器人也都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渗透力量。
另外,由于工业企业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仿真等技术开展研发设计,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介绍“我国两化融合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新形势”时表示,“两化”融合的显著成效之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钢铁、石化等行业涌现一批综合集成应用水平世界领先的大企业;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苗圩同时指出,“两化”融合也推进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支撑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快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关键软硬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开展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比如65~4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现量产,国产CPU基础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大型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研制成功。
长期从事信息化研究工作的张新红也是在展览会上流连忘返,他告诉记者,展览会上展出的成果令人兴奋,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有力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认识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第一,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信息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得企业的运行模式、商业形态发生变化,并大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其产品和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电解铝平均综合交流电耗下降了5%;服装行业新品上市周期2008年至2011年年均缩短13
.22%;2010年机床行业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应用率达到了50%;造船行业的工程计划管理信息化达到90.5%。信息技术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也在增加,比如对建筑物的能量进行智能管控,可以节约能耗15%。全球气候组织曾发布过一份名为《智慧2020:实现信息时代的低碳经济》的报告,提出到2020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全球碳排放减少15%。
第二,信息化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一方面信息产业包括软件业、硬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会使信息产业的作用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得传统产业中的信息和知识含量大大增加,可以说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生活
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全方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张新红举例说:忘记带手机比忘记带房门钥匙更能引起我们的坐立不安。张新红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生活工具的信息化。我们的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电子书等等都是电子化,并且越来越多的工作是通过电脑完成。这些信息产品已经不止是个工具,而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
第二,生活方式的信息化。比如网购、网络交往、网络办公、网络学习等。单就网络学习而言,如果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上网,那么就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特别是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可以听最牛学校最牛老师的课程,而身边的老师会主要起到辅导性的作用。大家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话,全体国民的信息素质可以得到很大提升。我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是八年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到13年、14年,如果按照现在的资源水平和运作体系往下走,经测算,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还需要至少50年,而如果充分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则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进程。
第三,生活内容的信息化。目前信息类的消费和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活内容正在越来越信息化。在所有物联网应用领域中,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智能家居了,它可以让我们未来生活场景的魔幻般描述成为现实,包括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电子商务、智能看护、信息服务和居家办公。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清晨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起床,窗帘自动拉开,电视机开始自动播报今天天气并提醒我们穿什么衣服,豆浆机、微波炉也已自动开启并准备好了早餐;出门时门窗、灯光会自动关闭,机器人会自动清扫房间,安防系统也启动,小汽车已自动预热;在路上短信会提醒说孩子已安全到达学校。没有人能把智能家居的全部描述清楚,但是智能家居正在一步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信息革命还在继续,它对人类的深刻影响还远没有充分显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真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