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重启逆回购操作“放水”后,中国央行周二早间“量小价跌”继续发行7天期逆回购,规模为人民币120亿元,较上周二缩小50亿元,利率较上期下降40个基点至4.00%,向市场明确传达出维稳短端流动性的信号。
分析人士预计,在流动性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央行“放短锁长”的操作或将延续,以掌握应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而央行这一旗帜鲜明的态度将为8月资金面的改善奠定基础。
正当市场对资金面转向宽松的预期有所抬头时,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了“硬币的另一面”:已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开展了到期续做,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操作对象是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
分析师指出,央行上周重启了短期的逆回购操作,但7月又悄然冻结了部分长期流动性,这一“短松长紧”的操作方式,暗示了其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的立场。
对于央行冻结长期流动性,提供短期流动性的做法,市场更多解读为,在面临外部流动性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央行更倾向于将流动性调控工具短期化,如此才能更灵活地应对流动性的突变。
“美国量化宽松退出时机未定,日本又开闸放水,央行想把主动性握在手里,定向续发央票一是不想太透明,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位驻上海的银行交易员称。
进入8、9月份,由于仍有3年期央票到期,为保留央票,不排除央行可能还会有一定量的续发,但同时央行可能也会滚动操作SLF(常设借贷便利)来对冲。
|